【制藥網 醫藥股市】上周五(5月16日),可控核聚變板塊發生異動。截至當日收盤,可控核聚變概念上漲2.76%,個股中,中洲特材20%漲停,百利電氣、王子新材等漲停,辰光醫療上漲5.34%,常輔股份、鑫宏業、永鼎股份等紛紛跟漲。
消息面上,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組織網站4月30日宣布,經過數十年努力,這一由30多個國家參與建造的“人造太陽”已完成其“電磁心臟”。該成果被ITER稱為“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人類向實現可控核聚變能源邁出關鍵一步。
日本近日宣布,將參與為設計耐用性較高且安全的核聚變反應堆、正在歐洲推進的建材試驗計劃。目前相關設施正在西班牙建設,日本將負擔其中一部分費用。當天在大阪·關西世博會的會場,日本文部科學副大臣野中厚與西班牙方面相關人士簽署了合作備忘錄。
5月1日,合肥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工程總裝工作比原計劃提前兩個月,在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正式啟動。BEST裝置將在一代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的基礎上,頭次演示聚變能發電,引領燃燒等離子物理研究,為中國聚變能的發展做出前瞻性和開創性貢獻。據不完全統計,合肥BEST項目25年至今已累積招標超過70項,持續印證板塊景氣度。
3月9日,CRAFT(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1/8真空室及總體安裝系統通過測試和驗收。
資料顯示,核聚變能是未來人類的理想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來源廣泛、安全性高的優點,市場前景普遍被看好。
招商證券認為,商業化進程加速,核聚變板塊已進入密集催化期。后續相關催化包括國光電氣混合堆項目揭牌及潛在招標包括BEST、CRAFT、星火一號、“中國環流三號”等項目密集招投標。以托克馬克為代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實驗堆的快速落地推動上游設備產業鏈的快速發展,相關企業有望受益。
中泰證券表示,2024年全球聚變投資約為71億美元,2031年至2035年有望實現可控核聚變商業化。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全球可控核聚變正處于由科研走向工程化的過渡期,目前其他純聚變項目的定位主要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為主線,正在逐步開展規?;⑾到y性的聚變工程實驗驗證,解決示范堆面臨的工程化技術難題。
國金證券建議重點關注中游設備環節(如磁體、真空室、第一壁等)有望持續受益板塊資本開支提升,關注板塊資本開支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
據了解,上周五收盤大漲超5%的辰光醫療,早在2024年8月7日就新增“可控核聚變”概念。入選理由為: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產品無液氦回旋管超導磁體,能產生微波、毫米波波段高功率、高頻率的真空廣泛應用于受控核聚變中的ECHR和ECCD、雷達以及醫學等領域。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