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隨著2018年1月1日腳步的臨近,環保稅開征已經進入狀態。針對征收稅額標準,各省已經在國標的基礎上出臺具體稅額方案。

作為我國部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為“環境保護稅”)即于明年元旦施行,可以預見,對于高污染、高排放的制藥行業而言,一場時代考驗的風暴已在眼前,如何減排減負成為當務之急。
環保將進入“費改稅”時代
根據環境保護稅的內容,其稅目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定廢物和噪聲。按照環保稅法的規定,應稅大氣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注:同一介質相同污染物當量的不同污染物,其污染程度基本相當)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具體適用稅額的確定和調整,可由各地人大常委會在法定稅額幅度內決定。
對于即將施行的環境環保稅,業內不少專家進行了相應的解讀。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溫宗國表示,實行“費”改“稅”的意義在于排污費征收管理不規范,且不具有強制性。其次,保稅的征收標準有很大的變化,雖然應稅污染物仍然是大氣、水、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但征收的稅額直接與企業的排污量關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開征環境保護稅可以進一步抑制企業成本外部化傾向,調節企業行為。
換句話說,施行環境保護稅后,將有利于推進我國重點污染物的減排目標。而從長遠來看,更有利于建立一個良性機制,鼓勵企業少排放污染物,走節能環保道路,并激發節能、環保、低碳技術以及相關設備的升級,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制藥企業負擔將加重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以前排污企業的排污費標準都是根據每年年初確定的固定數額,而環境保護稅頒布后,將按照實際企業排放的污染量計算環保稅。這也就意味著,企業污染越嚴重,所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而如果進行技術改造,減少排放量,稅收也會相應的減少。
據《經濟日報》搜集的相關數據報道,此前全國排污費大多數來自于火電、鋼鐵、化工、水泥、石油五大行業的繳納。可以預見,它們未來還會是環保稅的繳稅大戶。業內人士認為,食品加工、化工、制藥等高污染行業也將承受更大的負擔。
我國制藥行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就十分迅速,甚至高于世界主要制藥國的發展速度。與此同時,國內制藥行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問題也比較突出。
藥品因其本身的成分和生產過程的特殊性,所產生的廢氣污染、水污染都需要經過特殊的技術處理才能得到排放標準。這也意味著制藥企業需要承受一定的成本負擔與環保投入精力。
環保藥機設備迎機遇
換個角度來看,環境保護稅有利于強化排污藥企的責任感,促進企業采取有效減排措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也就是說,制藥行業會對環保投入加以重視。在此背景下,環保藥機設備將迎來發展機遇和挑戰,市場競爭愈加火熱。
業內專家認為,制藥企業使用清潔能源的動力和意愿有可能增強。由于目前環境保護稅不計碳排放,天然氣用戶受環境稅影響較小,鼓勵了企業更多采用天然氣替代煤炭。舉個例子,原本由燃煤作材料的鍋爐設備在政策施壓下改為燃油、燃氣,并得到制藥等行業的大力推廣,為鍋爐制造廠家帶來新的商機。
此外,在制藥行業中,制藥車間的廢氣污染、制藥廢水治理也是不可忽略的內容,相關的處理技術與凈化處理設備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并迎來良好的發展。例如,我國不少制藥車間采用光氧催化凈化器進行處理,將車間有機廢氣進行分解并氧化,通過化學反應,分解出氧氣、水和二氧化碳,并且達標后排放,保證了制藥生產車間的環境以及藥品的質量。目前,相關的廢氣、廢水凈化器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設備制造廠家應著重提高凈化技術和處理方案,為環保帶來更多的驚喜。
小結:
在環境問題愈發受公眾關注的今天,制藥等高污染企業的負擔持續加大,對于相關污染物的處理技術、設備也愈加重視。專家預計,未來環境排放成本將會越來越高。筆者認為,在此情況下,制藥等行業應加緊布局,越早改進,越有利于減少未來環保改造和設備運行的成本。同時,藥機設備企業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