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我國已成為第二大醫藥消費市場,2017年,我國在藥品創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外,去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同比增長10.2%。在大環境的影響下,藥品創新以及醫藥消費需求都在呈現上升的趨勢。根據CFDA相關數據的統計,2017年CFDA共簽發375個藥品批文號,剔除72個醫用氧批文,基礎輸液(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批文,還剩303個批文,163個藥品。

整體而言,國產和進口藥品的批文數量較為接近,國產占比59.4%,進口占比40.6%?;瘜W藥品仍為主角,抗感染藥品的數量還是。在國產藥方面,去年雖然沒有國產新藥上市,但首仿藥品的價值卻很高,2018年還可以繼續期待。在進口藥方面,據悉,進口藥品多的是抗腫瘤藥,其次是糖尿病藥物。另外,治療丙肝的新型抗病毒藥物也扎堆獲批。
2017年,國內創新藥表現優異,除了上述提到的藥品外,單抗藥物也不得不說。去年,國內共有5個單克隆抗體藥物申報美國臨床試驗成功。至此,成功申報美國臨床試驗的國內單克隆抗體藥物達到9個。
而隨著國家對仿制藥的規范,以及對創新藥的政策引導,藥企在新藥研發領域也在不斷加碼。據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CPM數據庫顯示,從2012到2017年,恒瑞醫藥共申請的1類化藥17個,無疑是創新藥研發的先鋒,而正大天晴和廣東東陽光各有14個,這三家企業處于新藥研發的梯隊。不僅如此,國內企業在新藥研發領域漸出佳績,研發實力得到了認可。
我國藥品研發創新態勢良好,與之對應的是,人們對醫藥產品的消費能力也在提高。筆者了解到,2017年我國商品消費總額為326618億元,同比增長10.2%。預計2018年,中西藥消費在商品零售中占比會在2.89%左右。
此外,2012-2017年全國中西藥品零售額持續增長,2017年全國中西藥品類零售總額達9482億元,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1022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對此預計,2018年全國中西藥類消費將繼續保持穩中有長趨勢,預計今年全國中西藥零售額將突破10000億元。
盡管藥品零售額有可能在2018年得到突破,但深入來看,縱觀我國藥品市場,醫改措施和力道尚未見到緩和跡象,這些舉措無非是希望藥品監管和制藥產業水準可與第二大藥品市場規模相匹配,整體制藥產業雖面臨政策大幅改變的沖擊,但也因此有轉型契機。
TrendForce預測,在眾多政策的影響下,我國藥品市場成長速度有可能減緩,會從以往動輒兩位數成長率下降為一位數以下。另外,TrendForce也表示,在2017年制藥產業個別適應癥領域中,癌癥免疫療法熱度持續延燒,癌癥藥物的創新或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得到較大發展。
由此看來,2017年國內藥品市場不僅需求提高,在創新方面也有所進步。雖然在一系列政策的影響下,2018年國內藥品市場增速可能下降,但整體而言還會處于穩步增長的階段。因此,對于本土藥企來說,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能不能將其收入囊中,還看自身的本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