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中醫藥產業建設取得了新成績。其中,中醫類醫療機構診療人次突破10億人次,醫療收入達到3648億元,接近醫療機構總收入的10%;中醫類衛生人員總數達到122.5萬人,執業醫師54.3萬人,占比44.3%;全國在業中醫館數量達到477家,年均增長78.1%。可見我國對中醫藥的需求十分龐大,同時也促使國內傳統的中藥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以及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中轉型發展。
業內表示,近年來中藥行業備受重視,同時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需求,更著重于質的提升,對于藥材的質量以及療效加大關注。
“巨大慢病人群的形成,以及對生命價值的進一步重視,促使人們更加關注養老和預防醫學。”業內認為,隨著慢病人群的增加以及老齡化的加劇,未來中藥行業市場前景可觀,同時傳統藥企也迎接著考驗。那么,這些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轉型呢?
構建發展戰略
一個企業長久的發展必然需要準確的定位,才能在一個領域內獲得長久的發展動力和突破。例如,步長制藥構建了清晰的發展戰略,即“聚焦大病種、培育大品種”,以中成藥為核心,致力于中藥現代化,目前已形成了立足心腦血管市場、覆蓋中成藥傳統優勢領域、聚焦大病種、培育大品種的立體產品格局。
同時,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步長制藥還制定了逐步從本土化企業向化企業轉型,從中藥向生物藥轉型的發展戰略。
加強創新
“優者勝,劣者汰”乃是社會發展規律,未來市場與消費者關注的必定是企業的創新能力額和產品的質量。因此,創新也是中藥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業內表示,創新包括工藝的創新,以及產品的創新。古代的工藝必然有可取的經驗,但也缺乏現代研究方法進行臨床研究,這就需要藥企在工藝上多加創新。同時,產品的劑型開發隨著時代的發展也需要保持更新,才能使得消費者更好的接受。
插上互聯網“翅膀”
當前是互聯網時代,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傳統中藥企業的經營模式也必須進一步優化,才能及時跟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為其提供便利。
例如,廣譽遠擬建“互聯網+”中醫藥業務,目前廣譽遠布局的互聯網醫療平臺已有2000多名中醫專家提供在線問診服務,在線為全國3000多家中醫院包括中醫門診提供預約掛號服務,同時平臺上還提供輕問診咨詢服務。同時,平臺也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跟相關單位進行合作。
規范標準
近年來,中藥飲片行業常有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給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相關部門在加強監管整治的同時,也需要中藥企業樹立自覺意識,加強提升產品質量,按照古法工藝和嚴苛的標準生產,從而使產品達到更好的水平,有利于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和競爭氛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