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 7月29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的《關于在醫療聯合體建設中切實加強中醫藥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指出,“下一步,加強中醫專科聯盟建設,中醫醫院可成立區域中藥制劑中心,促進區域醫療中藥制劑研發申報、委托配制和推廣運用。”業內表示,此通知為院內中藥制劑發展掃清了政策障礙。
這一通知的發布,將為院內中藥制劑發展掃清政策障礙(圖片來源:制藥網)
據了解,院內制劑一直存在規模萎縮、價格倒掛、生存困難的危局。根據行業人士分析,院內制劑的包裝十分簡陋,對一些醫療機構的制劑質量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有一些醫療機構的制劑工作人員雖然畢業于藥學專業,但是在工作崗位上很難進行新知識學習,自己也很少系統的參加培訓,專業知識不夠豐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院內制劑的發展。
根據分析,如今國家推出了一些列的政策來指引規范醫藥制劑的發展,使得一些基礎的醫療單位制劑的生產品種大幅度減小,院內制劑的品種正在銳減,市場效益大幅下滑。
以北京為例,相關統計顯示,北京市現登記的院內制劑品種3449種,含化學制劑和中藥制劑。其鼎盛時期,這一數字超過7000。此外,北京中醫院有批文的院內制劑192種,其中常用制劑的數量83種,僅占總量的43%。
據了解,院內制劑包裝簡單、價格合理、療效好的制劑深受患者青睞。業內表示,振興中醫院,離不開院內制劑,“沒有院內制劑,中醫生就少了一個好中藥師的助理。中醫加中藥才能完整打造中醫院的技術品牌,如果沒有院內制劑,在如今中醫多點執業發展趨勢下,且失去了中藥師的重要中藥加工協助,中醫院還能靠什么鞏固與發展自己的品牌?”
對于院內制劑的發展,有專家稱,企業也在深挖經典名方或配方的臨床價值,考慮到新藥開發周期長、困難多的現實,選擇先以院內制劑的形式在省級區域市場面向市場,也是一種策略。“畢竟,院內制劑已進行臨床推廣,臨床基礎好。”
該專家認為,提前布局院內制劑,選擇生產經營較好,治療領域較大的品類布局新藥研發儲備工作,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一環。當然,院內制劑尋求工業化生產的道路仍充滿坎坷,接下來還需要配套政策支持。上述《通知》的推出,或將為院內制劑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業內還表示,《中藥法》實施已經多年,院內制劑政策已經明顯放寬,院內制劑也并不需要自建制劑室,還可以委托中成藥生產企業代加工。同樣的中成藥,不一定要買企業的,也可以自己來提供院內制劑,這不僅僅能把握中藥制劑質量,更能打造中醫院核心競爭力產品。
院內制劑的大力推廣,不僅僅是服務于醫療本身,還是中醫醫院適應市場競爭的手段,同時也是中醫醫療機構品牌建設的重中之中。院內制劑的發展與推廣意義重大,但是對于院內制劑的發展,我國需繼續堅持“規模把控、質量保證、特色創造、積極創新”的發展思路,不斷提高院內制劑的質量。
而對質量的把控,有業內建議,需根據實際采取多樣的方法達到目的,產品的檢驗轉變為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把檢驗改為預防為主。終以質量為目標,把專業技術與管理等結合起來,從制劑產品的研究、設計、生產、售后等全過程的質量管控體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