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政策法規】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于在醫療聯合體建設中切實加強中醫藥工作的通知》,業內表示,此通知的印發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中藥相關企業將迎來重大利好。更有甚者表示,醫聯體有望成為中藥企業真正的“主場”。
如《通知》指出,充分發揮好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和疾病康復中的重要作用;中醫醫院可成立區域中藥制劑中心,促進區域醫療中藥制劑研發申報、委托配制和推廣運用。同時,《通知》還要求推進中醫醫院牽頭組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促進中醫藥資源下沉基層等。
國家衛健委和中醫藥管理局出臺這份《通知》,可見國家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決心,業內表示,該《通知》可看做是國家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又一舉措。
加強對中醫藥產業的傳承發展,對于患者來說意義重大。有行業人士表示,中醫藥產品在治療未病、特殊領域、疾病康復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婦科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兒科疾病、胃病及各類慢性病的康復、未病的調理等,相應的中成藥產品會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但近年來,中醫藥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問題頻發,如之前的中藥注射劑“被限”,以及近段時間的三伏貼“被叫停”,等等,都給中醫藥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需要不斷提高中藥產品質量,以更好的服務于患者。而對于拯救中藥產業發展,有專家表示,亟需國家行動。
一、盡快加大藥材基地建設。應根據地域特點,因地制宜,扶持一批
中藥材種植園區。二、重視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國家對民族醫藥傳統資源、古典文獻的挖掘繼承和保護等工作,尚沒有系統化的安排部署,現在一些老中醫大夫的特色診療技術、方法瀕臨失傳。專家表示,制約包括中藥在內的民族醫藥發展的因素,主要在于創新能力不足又急于創新。從人才上來看,真正的國醫大師幾乎不復存在了,而科研人員也是少之又少。三、加大監管力度,驅逐劣質藥材。我國需嚴格管控中藥材的品種、產地、藥用部位、生長年限、加工炮制方法等,同時,扶持一些大型良心藥企做大做強。
據了解,近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公布2018年國家藥品抽檢年報,據年報所知,201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了藥品專項抽檢,其中,國家藥品抽檢共抽檢7組(14個)中藥飲片品種(含2個中藥配方顆粒)2284批次樣品,其中經法定標準檢驗符合規定2006批次,不符合規定278批次,在藥品類別組中中藥飲片合格率依然偏低,僅有87.8%。
但是根據年報,2018年康美藥業生產的中藥飲片產品被國家和地方藥監部門共抽檢528批,所有產品均顯示符合規定,顯示合格。
據了解,在質量管理方面,康美藥業參考藥監部門監管模式,成立康美藥業內部“藥監局”,建立一套完善的集團化質量監管體系,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把控藥品生產合規性和產品質量符合標準,在公司內部自我發現,自我修復,始終秉持“不合格不下線,不出廠任何一個不合格品”。
在藥品生產過程中,康美嚴格執行法規要求,按標準生產,規范操作。不僅引進先進計算機管理技術,還實現了中藥飲片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運用先進生產設備對飲片炮制工藝及生產工序進行機械化操作,由電腦管理系統控制主要技術指標,把中藥飲片生產中的選料、生產、包裝、儲存等過程納入到有序的質量控制中,實現中藥飲片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生產,將現代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實現了中藥飲片的產業升級。
如今中藥企業有了自己的“主場”,那么在質量提高方面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康美藥業在合格率把控方面值得借鑒。中藥生產企業不僅需要做好質量管理工作,而且還需要業從源頭抓起,從源頭保證高質量原藥材的資源優勢。不僅需要做好流通工作,創建良好的中藥溯源系統,而且還要加強產品生產過程管理,重視產品指標控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