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技術文章】作為高污染企業,藥企在持續的環保風暴下開始“站不穩”。
自2017年環保大風暴來襲,不少中、小型藥企被破停產、淘汰,也有藥企選擇自己關門,近年來在嚴格的監管過程中,因污染排放不達標而被罰百萬的藥企大有所在。業內直呼,“我們太難了!”
在藥企的污染排放物中,制藥廢水屬于主要的環境污染源之一。以中藥生產類廢水為例,在中藥生產領域,藥企在原料洗滌、藥物提取以及沖洗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這些廢水不僅含有的有機污染物濃度高,一旦不合理處理,或給環境帶來嚴重的后果。當前,如何有效處理這類廢水成為中藥企業當下面臨的難題。
傳統的處理方式成本高、達標難度大,很多小規模企業難以負擔得起。業內專家指出,制藥廢水的處理方式亟待轉變,例如可以利用集成水處理與新能源技術,將污水中的高濃度有機負荷,轉化為具備工業化利用價值的高品質清潔能源,使其實現資源化價值。這種方法如今已經被眾多中藥廠家用來處理中藥提取類廢水問題。
對于中藥廢水中一些較難處理的物質,采用傳統的生化處理工藝很難達到預期的處理效果,MBR處理技術的應用為中藥廢水處理帶來新的方案。目前,MBR處理技術在一些中藥生產廠家也得到較好的應用。
例如,“三七”皂甙就屬于較難處理的物質,其廢水中均殘留有一定的藥劑成分,會抑制生化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造成污泥膨脹。以“三七”為原料生產系列產品的某藥廠,曾受傳統生化處理工藝難以達到排標的困擾,在應用MBR工藝技術處理這類廢水后,出水可全部回用。
還有藥廠采用了混凝沉淀-MBR工藝處理中成藥制藥廢水,該工程投產以來處理效果一直很穩定,出水COD 濃度均在100 mg/L,去除率可達98 %,其他各項指標均達到排放標準。
可以看到,讓中藥制藥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具備資源化價值,實現良好轉化是一大方向,也是驅趕藥企可持續發展中遇到“攔路虎”的有效途徑之一。
除了中藥以外,化學制劑藥品的成分也非常復雜,毒性大、色度深、含鹽量高,處理起來非常棘手,需要企業根據不同的制藥廢水成分、特點等,采取不同的廢水處理方法,包括生物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物理化學處理法、物理處理法等。
環保設備在藥廠升級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不少環保設備廠家可以根據藥企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自身特點,采用相應的處理方案,靈活運用設備來達到排放標準。
例如,針對藥企廢水溶液在真空條件下沸點有所降低的情況,有設備廠家采用真空蒸發的方式進行蒸發濃度,顧及蒸發時耗汽量大,處理量較小等原因,又采用單效蒸發和三效蒸發組合方式來進行蒸發結晶。通過這種合理的方案,能對部分有機物通過常壓蒸發進行回收,并使得其濃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出料。
隨著我國醫藥行業不斷發展,環保設備市場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在面臨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環保設備企業還需要把握市場脈搏,悉知政策風向,不斷改進升級設備和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