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11月12日,生物制藥公司中國抗體制藥(下文簡稱“中國抗體”)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為港股上市的本土生物藥企。據悉,中國抗體計劃此次上市發售1.82億股,其中香港發售股份數目1821.3萬股,發售股份數目1.64億股,發售價每股7.6港元,募資凈額14億港元。目前中國抗體暫未實現盈利。
資料顯示,中國抗體是一家以研制免疫治療藥物為核心的創新型醫藥企業,目前主要聚焦于自體免疫性疾病治療領域進行布局的研發管線。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統異常低活動或過度活動導致身體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身體的情況。數據顯示,2018年自身免疫疾病治療市場收入為1137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達到1523億美元。近年來,國內市場需求也呈現出高發展態勢,2018年我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市場規模為134億元,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據有望達突破千億元。
面對龐大的市場藍海,中國抗體對準這一領域進行布局。目前,中國抗體建立的研發管線上已經有6種在研抗體藥物,涉及10余種適應癥,并且均為first-in-target或first-in-class品種,這也使得中國抗體在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大的優勢。
據招股書披露,此次中國抗體上市募集的資金50%將用于藥品的商業化,包括SM03及其他藥物的開發,研究其他新藥以及團隊擴充,剩余的40%將用于蘇州基地建設生產設施,為SM03的商業化作準備。SM03為首項用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潛在抗CD22單抗,目前正在中國進行RA適應癥的III期臨床試驗,并被列入國家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專項重大項目。
按照中國抗體的計劃,SM03將于2019年底前完成受試患者的招募,2020年下半年向國家藥監局(NMPA)提交新藥申請(NDA),預計將于2021年的上半年獲批上市。該產品如若獲批,有望成為國內治療RA的抗CD22單抗藥物。
近年來,中國抗體在研發投入方面持續加碼。財務數據顯示,中國抗體2017年、2018年以及截至2019年一季度,中國抗體研發費用分別為3260萬元、4730萬元及2020萬元,同期虧損5190萬、8360萬、2840萬。
除了研發強大以外,中國抗體的生產能力、商業化研發合作實力也不容小覷,企業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布局,集齊了包括靶向識別、在研藥物開發、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臨床生產、質量監控及質量保證、監管審批及商業規模生產以至商品化階段的所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自成立以來,中國抗體已經完成了包括A、B、C、D以及E輪等一系列融資。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3月,中國抗體披露杏澤資本A輪融資;2018年1月,中國抗體完成杏澤資本數億元融資;2019年2月,中國抗體再次完成杏澤資本、中金資本數億元Pre-IPO輪融資。另外,10月25日,云南白藥以基石投資者的身份認購中國抗體約3.5億元的股份。這些融資足以見業界對中國抗體的認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