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目前,我國老年人口已達2.49億人,隨著老齡化的加劇,由慢性病所帶來的經濟負擔將進一步加重。有數據顯示,我國慢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總死亡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
圖片來源:制藥網
慢病,也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NCD),是指長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幾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其是遺傳、生理、環境和行為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糖尿病、職業性疾病、營養代謝性疾病和遺傳性疾病等多種疾病 。
據國內樣本醫院數據統計,2018年,抗腫瘤藥排在3位,銷售額為265億元,占11.6%;心血管系統用藥排在4位,銷售額為226億元,占10.0%;內分泌及代謝調節用藥(糖尿病)排在7位,銷售額為134億元,占5.9%;呼吸系統藥物排在10位,銷售額為81億元,占3.5%。四類藥物銷售總額為706億元,占整體市場31.2%。
其實,近幾年來隨著老齡化加劇及醫保壓力增加,國家對慢病用藥領域關注力度正不斷加大,除了不斷出臺慢病藥保障意見,還將越來越多慢病藥納入國家及地方帶量采購名單。如近日,河北省藥采中心就發布了《河北省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藥品集中采購文件》,將針對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的15個門診藥品開展集中采購,其中高血壓9個品種、糖尿病6個品種,中成藥消渴丸亦在列。此外,還有消息表示繼25個“4+7”品種后,國家第三輪帶量采購也有望繼續將多個慢病藥納入。
而早在今年7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就提出,我國將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四類重大慢性病開展防治行動。
10月初,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也聯合印發了《關于完善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高血壓、糖尿病的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報銷比例將達到50%以上。
近期,更有多個省份響應國家號召陸續出臺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統籌政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山東、四川、陜西、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西、貴州、河北、寧夏、遼寧、甘肅、山西、云南、重慶……25個省市印發省級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統籌政策文件。
政策的種種利好,也引來眾多藥企們慢病用藥市場的加速布局。例如在5月底,輝瑞就將旗下非傳染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疼痛和神經疾病、精神疾病、泌尿疾病及眼科疾病等)板塊“輝瑞普強”總部落戶上海,這也是跨國藥企在中國設立的頭個總部。此外國內藥企,如譽衡藥業、華潤雙鶴等多家藥企也早在去年就開始積極布局慢病領域,甚至不惜高溢價收購相關企業。
藥企對慢病用藥市場的布局,其實從一致性評價上也可窺一斑。以糖尿病和高血壓藥過評為例,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糖尿病用藥通過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有10個。受歡迎的品種為鹽酸二甲雙胍片、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格列美脲片,過評企業分別有11、11、6家,過評企業分別有石藥歐意、揚子江、華東醫藥、綠葉制藥等。
而抗高血壓用藥的市場競爭則顯得更為激烈,截至目前,抗高血壓用藥通過或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有18個。過評企業達3家的品種有8個,分別為奧美沙坦酯片、馬來酸依那普利片、卡托普利片、坎地沙坦酯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厄貝沙坦片、吲達帕胺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其中,過評企業達3家的品種有8個。
總體來看,老齡化已經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和趨勢,其帶來的醫療費用持續增長也使得醫保壓力越來越大。國家及地方未來對慢病用藥進行帶量采購,必將持續大規模推進。而仿制藥替代高價原研,讓患者用上質優價低的產品,國內主流藥企加速向創新藥研發轉型,或將成為慢病用藥市場發展的結果導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