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市場分析】
原料藥主要是指從基礎化工原料到化學藥物制劑之間的相關產品。我國是世界上大型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家,根據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我國以原料藥生產為主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843.3億元,同比增長10.4%。近期,有業內表示,我國帶量采購政策的推行將催生原料藥需求,行業具備高成長性。
2018 年我國正式開啟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的改革,主要針對仿制藥領域。到今年為止,全國仿制藥帶量采購已進行到第二輪。2019年12月29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公告稱,為建立規范化、常態化的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模式,進一步降低群眾用藥負擔,開展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工作。據了解,第二批帶量采購共納入33個品種,將于2020年1月17日在上海開始招標。
“4+7”帶量采購要求通過招標形式確定價格的原則為量價掛鉤。首批帶量采購平均降價幅度超過50%,2019年帶量采購全國擴面,與去年底“4+7”試點城市中選價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未來全國仿制藥帶量采購將會持續快速推進并覆蓋更多品種。一方面,這標志著仿制藥高毛利時代的結束,醫保將騰挪更多空間,用于覆蓋專利創新藥物;另一方面,制劑層面國產化率將會大幅提升。
帶量采購將會對原料藥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帶量采購使得仿制藥企業的生存法則轉為“成本控制為王”,集制劑和原料藥為一體的企業能夠憑借成本上的優勢,以價換量,從而對短期無法實現在高壁壘原料藥布局的同品種其他生產企業產生沖擊。帶量采購后國內原料藥的總體地位也會提升,帶量采購前國內化藥制劑市場對應的原料藥多為化采購,政策推行后預計國內原料藥將實現大幅度進口替代。
可以預見,未來隨著國家帶量采購持續推行,將會有更大的仿制藥市場被國產品種替代,替代規模或達千億以上。在制劑大幅國產替代的過程中,原料藥的替代也將加速,根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數據,2018 年,我國進口原料藥總額達 86.21 億美元,而這其中 69%是由三資企業完成,即 59.5 億美金(包括專利藥與仿制藥),這約占到我國原料藥總體消耗的 1/4,再加上外資企業在我國本土釋放的原料藥產能,相信整體存量市場原料藥替代規模將達百億以上。
業內分析,在出口推動疊加內需剛性環境下,我國原料藥行業具備長期增長動力,近年來帶量采購政策+一致性評價政策+關聯審評政策+環保持續收緊,大宗和特色原料藥市場集中度有望提升,過剩產能將逐步出清,原料藥競爭格局改善,同時專利懸崖以及進口替代窗口也帶來了原料藥行業整體地位提升。
如今我國特色原料藥行業產業升級正在進行時。隨著帶量采購持續推進, 市場將發生根本變化,控制生產成本將成為制劑企業重點關注的問題,相信越來越多的仿制藥企業會選擇將特色原料藥的生產外包給具有成本優勢的原料 藥企業生產,外購低成本特色原料藥的需求將大大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