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3月17日,生物藥企藥明生物宣布將收購輝瑞中國生物藥原液和制劑生產基地。據悉,藥明生物此次收購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藥明生物原液和制劑產能,滿足激增的商業化生產服務需求。而在今年年初,藥明生物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WuXi Biologics Germany還宣布收購拜耳位于德國利華古遜的生物藥制劑cGMP灌裝制造工廠的設施資產,以持續擴大本集團的產能。
3月1日消息,康龍化成宣布將以1.187億美元現金收購艾伯維旗下位于英國利物浦的Allergan Biologics Limited。康龍化成通過此次收購希望能夠更好地滿足合作伙伴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拓展利物浦基地的能力并擴充產能,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藥明生物和康龍化成均是服務于生物藥企業、致力于協助客戶加速藥物創新的第三方服務商,在其產能不斷擴張的背后,實際上是我國生物藥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生物藥市場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隨著老齡化加劇,患者群體尤其是慢病患者數量的增長,以及醫保覆蓋范圍擴大、居民消費水平升級,加上政策利好的支持,預計到2021年這一市場規模將增長至4600億元以上。
隨著我國生物藥產業高速發展,生物制藥鏈條上高端研發和產業化所需的設備需求也將擴張,這將給生物藥設備市場帶來持續增長。對于國產藥機企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大發展契機。
不過,目前生物藥關鍵設備、耗材等依然嚴重依賴于進口,國產的核心設備還無法替代已經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路上的一大坎兒。因此,國產生物藥設備行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抓住了便有望乘風崛起,加快設備進口替代的步伐,從而助力我國生物藥產業更穩健地發展。
無論是轉型升級還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生物藥設備行業都應該從市場需求出發。據悉,當前生物藥企業的普遍需求是能夠安全可靠地、可大批量地生產基于細胞培養技術的生物制藥設備。可見,為了順應市場和生物制藥企業的需求,藥機企業需要繼續進行探索和研發,打造藥企所需的新產品。
筆者了解到,設備運行平穩、設備運行時間是工業化規模大型設備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了讓制藥生產的水平達到更好的效果,近年來部分國產藥機企業也一直在對生物藥生產設備進行多方面的測試,力求在設備的穩定性、安全性方面得到一個較好的檢測結果,滿足市場的需求。
另外,我國的生物藥市場部分細分市場如新興的單克隆抗體等正處于迅速增長期,但目前國內單克隆抗體中高端設備基本依賴于進口,這也意味著這類國產設備的市場發展潛力和空間較大。對此,不少具備前瞻性的藥機企業嗅到了商機,正瞄準這一市場進行布局。
例如,在2020上海生物發酵展上,有一家生物設備供應商在接受制藥網采訪時就表示,“我們給自己的目標就是用5-10年的時間,逐漸用我們的國產設備去替代進口產品。”業內指出,對于單抗而言,規模越大,質量越穩定,成本也就越低,建議國產單抗設備企業從大規模定制化生產、質量提升、降低成本等幾個方面去考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