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 近年來,我國在中醫藥方面發展的利好政策不斷推出,業內表示,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以及在重大歷史機遇面前,我國中醫藥行業上市公司正通過傳承創新擦亮金字招牌。
據了解,中醫藥利好政策不斷,近期,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從完善體制機制、創新支持政策、提升便利化水平、拓展國際合作空間、加強人才培養和激勵五個方面提出18條具體政策措施,著力完善發展環境,形成部門政策合力,支持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推動中醫藥服務走向世界。
隨后,又有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強調,要進一步提高認知,公立綜合醫院應當有院領導相對固定分管中醫藥工作,要為中西醫協同發展創造條件;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將中西醫結合工作納入醫院評審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推動綜合醫院中醫藥發展。
而7月1日,國家發改委又發布消息稱,四部門于近日共同編制《“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重點提升中醫藥基礎研究、優勢病種診療、高層次人才培養、中醫藥裝備和中藥新藥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能力。
隨著一波利好政策的出臺,中醫藥產業發展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2025年中醫藥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顯示,2016-2020年,我國中醫藥制造市場規模已從640億元增長至735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6%以上。而在利好政策的驅動下,到2023年,中醫藥市場規模預計有望達到22367.7億元。
利好政策為中醫藥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很多中醫藥企業也正在不斷發力,推動行業的迅速發展。如同仁堂在發展過程中,正通過加大投入、鼓勵創新,推動未來新的發展周期。公司表示,“十四五”時期,公司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同時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數字化,實施電子監管碼,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管控,做精產品。
而以嶺藥業則重視守正傳承與創新發展有機結合,緊緊圍繞重大疾病和臨床需求,創新發展中醫絡病理論,以現代的實驗技術闡釋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和臨床價值。步長制藥表示,未來將持續完善大健康戰略轉型,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醫藥企業,持續創造價值,同時大力推動中醫藥品牌建設,助推中醫藥走向世界。
業內表示,中藥行業未來或將復蘇,但大概率會呈現優勝劣汰,大浪淘沙的局面,具有可持續核心競爭優勢的部分中藥消費品企業和具備真正具備臨床價值的中成藥有望在行業利空逐步消化后涌現投資價值。而部分依靠低端重復建設、純粹營銷驅動、缺乏核心增長力的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騰出的市場將成為優質企業的增量來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