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技術文章】前一陣,一條“最溫柔的醫保談判姐姐”的視頻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在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中,其中某種罕見病用藥價格從5萬多元降至3萬多元。這其中,我們看到了政府對于百姓生命健康的關注,也同時關注到藥企的生存壓力。但對于身處制藥行業的人們來說,時刻面臨著來自于研發成本,更為精細的監管要求,讓利于民并兼顧自身盈利的諸多挑戰。
本期施想學堂
小施有幸邀請到嘉和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周新華博士和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最終用戶業務生命科學行業總經理王培棟先生,與我們共同探討制藥行業如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施家如何助力行業客戶攻克難關,并創造更大商業價值。
既要做好藥,還要控成本
據工信部數據,近年來我國的醫藥工業快速增長,平均年增長率達10%左右,整個產業進入新的爆發期,為制藥企業帶來更多機遇。在制藥行業耕耘多年的周博士深刻感受著近年來的變化,對行業面臨的挑戰也在不斷思考解決之道:
從小分子化藥,到大分子融合蛋白,再到現在的細胞產品,以及疫情以后mRNA變成了新的制藥點。在這種快速迭代的情況下,制藥企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如何做?
多批量小批次的藥品生產,是繼續沿用不銹鋼罐,還是選擇一次性反應袋?如何做到柔性生產?
面對日益嚴格的監管,如何做到信息連通,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如何確保藥品生產的上下游及全生命周期全程可追溯?
新藥研制過程中昂貴的人力和資源成本,是否有可能通過數字化的引入而降低整體成本?
既要做好藥,又要控成本,同時還要兼顧環境問題,個中關系究竟該如何平衡?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在施家看來,綠色智能制造是解決以上挑戰的重要途徑。施家深耕生命科學領域,為生命科學行業客戶提供從解決方案到服務的一攬子方案,其中包括從數字化轉型咨詢、詳細工程設計、計算機化系統驗證服務、數字化交付到運維服務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內容,在安全合規、穩定可靠、高效靈活和綠色低碳等方面為客戶創造價值。
施耐德電氣EcoStruxure™解決方案架構在生物制藥、制劑、
原料藥等領域為制藥行業提供完整的自動化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并以工廠級的大數據平臺,以及基于統一平臺和模型的各種應用,以落地的方案與合理的性價比,幫助實現制藥工廠的智能制造,并借助AVEVA的強大功能,實現涵蓋整個項目和工廠全生命周期的運營管理。讓制藥企業在兼顧自身利益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
數字賦能,構建合規與效率并進的智慧制藥,本期《施想學堂》帶你探究其中要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