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日消息,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式金”)的IPO申請獲科創板受理,這也意味著科創板將迎來繼諾唯贊、康為世紀等之后的又一家
生物試劑公司。
資料顯示,全式金是國內較早從事生物試劑的企業,公司擁有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蛋白類三大生物試劑產品系列,產品被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醫學研究、新藥研發、技術服務、體外診斷等領域。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檢測、疫苗需求增長,給生物試劑領域帶來了投資機會。一級市場上,包括瀚海新酶、愛博泰克等相繼刷新融資金額。
二級市場上,包括義翹神州、百普賽斯、諾唯贊已相繼完成IPO,成為成功上市的生物試劑公司,并且未出現新股破發的情況。另外,還有菲鵬生物、康為世紀、近岸蛋白等一些公司正在排隊中。
那么,在一家家公司奔赴科創板的背后,生物試劑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業內認為,隨著技術迭代,以及監管創新的推動下,各類體外診斷與檢測、生物創新藥和新型疫苗等產業蓬勃發展,生物試劑作為其核心原料之一,需求也將持續擴張,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全式金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的生物試劑市場規模近年來高速增長,已從2015年的69.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53.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7.1%。隨著“十四五”等利好政策的發布、國產企業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下游應用領域的拓展,預計2020年至2025年中國生物試劑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5.0%,到202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突破300億元。
另外,國內生物試劑廠商由于起步較晚,目前國內市場仍以進口廠商為主,這也意味著未來國產企業存在進口替代空間。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2021年,賽默飛、凱杰、寶生物、伯樂生物等進口品牌在國內分子生物學試劑市場的份額占比為71.8%,業內普遍認為國產品牌還有較大的替代空間。
就全式金的實力來看,招股書顯示,分子生物學試劑是公司自成立之初即專注的領域,已實現產品的廣泛覆蓋,形成了以PCR、核酸提取、基因克隆表達等產品為主的六大產品系列,擁有1000多種分子生物學試劑產品。另根據業內數據統計,2021年,公司的分子生物學試劑在國產品牌中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全式金分別實現營收1.1億元、1.4億元與2.3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13.31萬元、3156.20萬元與7577.25萬元。從這三年數據可以看出公司凈利潤呈現逐年增長態勢。
據了解,全式金除了主營分子生物學試劑業務以外,2020年還開始布局核酸檢測試劑業務,2020年和2021年,公司核酸檢測試劑業務帶來的營收分別達到了336.07萬元和4647.77萬元。另外在2021年,公司還接觸了核酸提取試劑業務,其中體外診斷試劑業務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為20.71%。
本次全式金科創板IPO擬募資10億元,主要用于體外診斷產品研發等項目,公司未來或在體外診斷領域重點發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