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醫藥股市】 據了解,自港交所18A政策推行以來,截至2021年12月31日,香港交易所新上市公司共96家(不計2家轉板上市公司)。據悉,截至2022年8月31日,有25家港股18A未盈利生物醫藥企業發布了半年報業績,其中,按照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來看,包括再鼎醫藥、康諾亞、騰盛博藥、諾誠健華4家企業超過了人民幣30億元(單位下同)。
再鼎醫藥
據再鼎醫藥2021年年報,2021年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1.47億元,到了2022年中報金額變為45.69億元,半年內現金儲備減少15.78億元。從研發開支和銷售費用來看,2022年上半年,再鼎醫藥研發費用為8.05億元,同比降低了65.34%,與該公司暫緩了兩款產品的研發有關。據悉,今年公司停止了CDC7抑制劑ZL-2309的研發,同時還降低了其在研CD47抑制劑ZL-1201的內部開發優先級,兩款產品均已處于臨床一期的研究中。
再鼎醫藥表示,公司將在未來尋求加快整個產品組合中的重要數據讀取及注冊遞交;繼續投資研發并推進該公司擁有全球權利的內部管線;繼續擴大該公司的收入基礎,并憑借潛在變革性的產品管線及合作機會,尋求內外部創新。
據悉,再鼎醫藥目前獲批的產品主要有4種,分別為PARP抑制劑尼拉帕利(商品名為ZEJULA/則樂)、腫瘤電場治療Optune(愛普盾)、KIT&PDGFRα激酶抑制劑瑞派替尼(商品名為QINLOCK/擎樂)、甲苯磺酸奧馬環素(商品名為Nuzyra/紐再樂)。得益于上述4款產品在國內的銷售,2022年上半年,再鼎醫藥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6.38%,為6.59億元。
康諾亞
對于2021年7月港股敲鐘的康諾亞而言,目前手握33.2億元現金儲備。據悉,上市前,康諾亞已經完成了四輪融資,分別為165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約2520萬美元的A輪融資、約5910萬美元的B輪融資以及IPO前夕約1.3億美元的C輪融資。從康諾亞港股IPO募資金額分配來看,約60%于將主要用于核心及主要產品的研發及商業化;約15%將用于其他在研產品的臨床前評估及臨床開發;其它資金將用于公司新生產及研發設施的租賃付款,購買機械及設備等。
近日有機構發布研究報告稱,維持康諾亞“買入”評級,預將于2024年實現頭一款產品CM310的商業化,由于對外合作產生現金流,且費用管理優秀,預計2022-24年營收為1/0/3.53億元(原0/0/3.31億元),凈利潤為-3.1/-5.31/-4.9億元(原-4.48/-5.31/-4.9億元)。據悉,康諾亞的核心品種CM310兩項注冊性臨床順利推進,有望成為獲批上市的國產IL4Ra單抗;CM326、CMG901等關鍵產品即將迎來數據讀出,后續管線全面開啟臨床。
康諾亞表示,其核心產品CM310(IL4Ra單抗)已于Q1進入成人AD的注冊性臨床,預計將于2023年完成臨床并申報NDA;CRSwNP適應癥的注冊性臨床也已于年中啟動,預計CM310的兩大適應癥均將于2024年獲批。
騰盛博藥
據悉,騰盛博藥已從臨床階段正式進入商業化新階段,開啟了公司成長的新篇章,目前公司手握32.19億元現金儲備。2022年上半年公司也達成了眾多里程碑事件。
如騰盛博藥不斷豐富乙肝病毒治療布局,在上半年成功從合作伙伴Vir Biotechnology引進了BRII-877(Vir-3434),讓公司的乙肝布局愈發完善,使其在乙肝領域的地位也得到了進一步鞏固。目前公司已經擁有3款候選治療藥物,多個不同治療組合正處于研發階段。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項目上,騰盛博藥目前確定BRII-296以產后抑郁的防治為初步開發方向。同時騰盛博藥還在HIV、抗生素耐藥等項目上同樣取得了較大成績。
諾誠健華
在這4家擁有超過30億元現金儲備的企業中,諾誠健華則擁有59.61億元現金儲備。但是業內指出,諾誠健華雖然現金流大,但是對于目前有12款新藥處在I/II/III期臨床試驗階段,4款產品處于臨床前階段的諾誠健華而言,大量進入臨床階段的管線也意味著“燒錢”的開始。數據顯示,自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間,諾誠健華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34億元、4.23億元及7.33億元,兩年復合增長2.13倍。
諾誠健華是一家以自主研發能力為核心驅動力的創新生物醫藥企業,公司專注于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存在巨大未滿足臨床需求領域的創新藥研發,側重于構建具有協同效應的創新療法。據悉,9月9日,諾誠健華登陸A股科創板,開啟申購。此次IPO募集資金40億元,其中21.51億元用于新藥研發項目,1.67億元用于藥物研發平臺升級項目,3.94億元用于營銷網絡建設項目,8773.85萬元用于信息化建設項目,12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業內表示,充分的現金儲備對于研發導向型Biotech來說至關重要,這或許也是諾誠健華現在選擇回A上市再募資40億元的原因之一。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