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出海已成中國醫藥行業的“熱詞”,近年來,中國醫藥行業受疫情的影響曾出現防疫物資類產品出口激增,不過,后來又隨著防疫策略變化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的變化。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國內醫藥產業出海熱“退燒”呢?

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醫藥健康產品出口額為1831.25億美元,同比增加2.97%。其中,醫療器械類產品、西藥類產品、中藥類產品的出口額分別為994.09億美元、787.15億美元、50.01億美元,同比變動分別為-24.73%、76.18%、16.52%,在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分別為54.3%、43%和2.7%。
2022年,剔除人用疫苗、診斷試劑、口罩、
防護服等出口額下降幅度較大的產品,中國醫藥健康類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46%。進入2023年1-4月,中國醫藥產品的出口額僅為2581.2億元,同比下降20.7%。
業內認為,實際上,除去防疫類產品的影響,包括
原料藥、仿制藥、中藥、醫療器械和耗材等仍是中國醫藥行業出口的大盤。
以醫療器械產品為例,從國內的邁瑞醫療、魚躍醫療、九安醫療等具有代表性的出海公司業績情況來看,2020年-2022年,邁瑞醫療分別實現營收210.26億元、252.7億元、303.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20.18%、20.17%;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66.58億元、80.02億元、96.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2.24%、20.19%、20.07%。與2019年165.56億元的營收、46.8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相比,近年業績增長明顯。2023年一季度,邁瑞醫療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延續雙增長趨勢,實現營業收入83.64億元,同比增長20.47%;實現歸母凈利潤25.71億元,同比增長22.14%。
魚躍醫療同期分別實現營收67.26億元、68.94億元、71.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08%、2.51%、3.01%;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7.59億元、14.82億元、15.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3.74%、-15.73%、7.60%。而在2019年,魚躍醫療營收僅46.36億元、歸母凈利潤7.53億元。2023年一季度,魚躍醫療營業總收入27.03億元,同比增長48.41%;歸母凈利潤7.14億元,同比增長53.79%。
同樣獲得亮眼業績的還有九安醫療,2020年-2022年,九安醫療分別實現營收20.08億元、23.97億元、263.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4.36%、19.36%、997.80%;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2.42億元、9.09億元、160.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4.68%、274.96%、1664.19%。2023年一季度,九安醫療實現營業收入14.9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3.12%;凈利潤為6.0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95.80%。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的大幅下滑主要為試劑盒銷量下降導致。但與2019年營收7.06億元、歸母凈利潤6644.91萬元相比,九安醫療的業績呈現出的是暴增態勢。
再比如耗材產品,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出海公司包括英科醫療等。2020年-2022年,英科醫療分別實現營收138.36億元、162.4億元、66.1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4%、17.37%、-59.27%;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70.07億元、4.3億元、6.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30%、6.04%、-91.53%。2023年一季度,英科醫療實現主營收入15.73億元,同比下降31.25%;歸母凈利潤-1.53億元,同比下降283.32%。而在2019年,該公司僅實現營業總收入20.86億元、歸母凈利潤1.74億元。
業內認為,從整體來看,我國醫療器械、耗材等出海趨勢仍向好。未來,隨著全球生產力的恢復,醫療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醫療器械、耗材等出海活動仍具備良好的機會;同時,國產的醫療器械以及耗材等質量、性能也在不斷提高,贏得了更多國外客戶的認可和青睞;此外,國內的器械耗材企業也在積極拓展國際渠道,努力尋找出海機遇,將推動國內醫療器械、耗材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