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期,全國中成藥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了全國中成藥采購聯盟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共有86家企業、95個報價代表品參與現場競爭。其中,63家企業、68個報價代表品中選,中選率達71.6%,中選品種價格平均降幅49.36%。
中藥企業迎“控成本保質量”大考(圖片來源:制藥網)
業內分析認為,集采后,對于臨床用量大、使用金額高的大品種,將迎來較大市場沖擊。行業格局將加速洗牌,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中藥企業近期除了要面對產品降價外,受藥材價格的持續上揚影響,還在面臨更大的挑戰。
據了解,今年亳州、安國、成都、玉林幾大交易市場常用大宗藥材中,有超過2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過50%,100個常規品種年漲幅超過100%,25個常用大宗藥材年漲幅超過200%,雞骨草等個別品種年漲幅甚至達到400%至900%。
其中,當歸在近一個月的漲幅就已達到60%左右,市場價格已突破每公斤150元。數據顯示,岷縣的大條規格的當歸新產地價格為190元/公斤,近一個月漲幅超72%。
對于
中藥材的漲價,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中藥材行情一路走高,漲價原因或各有不同,天氣、土地租金、人工、產量、外圍資金介入等,都是影響中藥材供應量及價格的重要因素。目前,中藥材漲價已引起相關行業協會的關注,據多家媒體報道,6月9日至16日,江蘇省醫藥行業協會、廣東省醫藥協會、亳州市中藥飲片產業促進會已先后發布《關于中藥材價格異常增長的情況報告》。
在當前環境下,業內提出,因中藥產品的特殊性,在集采以及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大批中藥企業都將面臨“控成本、保質量”挑戰。當前,從藥企們的手段來看,主要應對手段有三個:一,產品調整,構架重組,加裁員;二,與其他藥企合作,實現資源互補,達到研發、生產、銷售全流程降本增效的目的;其三,借助新的工具,提高研產銷效率等。
實際上,這三點都離不開以技術為突破口,從根本上提升生產效率。據悉,目前不少藥企都已借助科技手段開啟了智慧生產的探索之路。
如馬應龍此前經過與湖北移動武漢分公司技術團隊近一年的設計調試,就打造出了5G全連接中藥產品生產線,讓馬應龍麝香痔瘡膏、麝香痔瘡栓等產品實現全自動生產、全流程跟蹤。在該生產線,上管、灌裝、分揀、裝盒、在線檢測、中包、自動轉運等工序一氣呵成,生產線每分鐘能產180支痔瘡膏。除了更加高效外,還減輕了人力投入,據介紹,一條軟膏生產線過去需要配備20名工人,現在已減至8名。
從長遠來看,在原材料供應、產品質量及成本控制、研發投入等方面具備優勢的企業,未來將有更多新的發展機會。而在此背景下,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生產和檢測設備,預計也將持續幫助藥企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減少人工投入,實現可追溯,并保證中藥產品更穩定可控。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