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授權海外企業開展合作,既能在研發端實現優勢互補、降低新藥研發風險,又能在銷售端借助國際大型藥企的銷售網絡打開海外市場。近年來,我國創新藥海外授權交易數量及金額均實現突破性增長,數據統計,2023年以來,國產創新藥授權“出海”交易已超20起,其中不乏交易總金額超10億美元的項目。
國內創新藥“出海”提速,將為醫藥行業企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圖片來源:制藥網)
創新藥“出海”提速,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藥企必須通過國際化發展,積極應對全球醫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重塑的新形勢,深化國際產業合作,擴展國際市場空間,加快培育提升企業競爭新優勢,以更高水平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和產業體系。
有機構表示,國際化已成為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中國醫藥企業需要進入歐美市場,與跨國藥企展開競爭,才能真正成長起來。另外有機構也認為,醫藥創新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看好具有技術平臺及“出海”潛力的公司。國內創新藥審評要求趨嚴,長期來看有利于優勝劣汰,改善同質化競爭格局。建議關注具有新型技術平臺的公司,如ADC和雙抗領域相關標的,以及具備國產創新藥對外授權潛力的公司。
據悉,近期恒瑞醫藥1類新藥SHR-1905注射液項目的出海也也為行業發展注入了信心。業內表示:一,對于傳統藥企而言,只要持續投入研發創新,企業就有機會收獲創新果實,并在外部環境變化之際頂住壓力,實現長期持續發展;二,對于創新藥企而言,要重視源頭創新,解決臨床尚未被滿足的需求,真正有創新實力的產品在國內外仍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成功的License-out離不開產品的源頭創新性,以及前瞻的商業布局。目前,包括基石藥業、迪哲醫藥、君實生物等在內的創新藥企業具有源頭創新潛力的品種正在或即將在海外開展注冊臨床,一旦取得積極的臨床結果,均有望實現重磅出海的潛力。
此外有人士也表示,中國生物制藥企業“出海”的前提是擁有高質量的產品。從腫瘤藥物的發展歷史里看,從手術到放療、靶向治療、新一代免疫治療,再到抗體偶聯藥物(ADC),每一次迭代都會出現新一代產品。
對于中國醫藥企業出海的優劣勢,有分析人士稱,對于中國醫藥企業而言,巨大的本土市場就可以支持創新藥企很多資源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強的競爭力之一就是執行效率。與此同時,也要意識到,由于基礎研究整體來講相對薄弱,在選擇如何創新的時候,需要高度審慎,深度評估,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
盡管出海成為創新藥行業發展的趨勢,但是有分析人士認為,出海也不一定適合所有Biotech企業。盡管目前商業布局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出海’,但還得要考慮‘出海’的目的。如果‘出海’的目的是為了噱頭,或者是為了吸引投資,并不可取。這也意味著,企業一定要很清楚自身發展目的。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