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在政策的扶持、資本的助推、人才的培養等多重利好助力下,近年來國內醫藥創新產業發展正不斷加速,與此同時,廣大醫藥企業在創新藥等方面的研發投入也開始出現增長趨勢。
制藥設備(圖片來源:制藥網)
8月以來,醫藥生物板塊共有36家公司接受機構調研。其中,華東醫藥、百濟神州、南微醫學、京新藥業、九洲藥業、普洛藥業等上市公司均有百余家機構調研。值得注意的是,在調研過程中,不少機構都十分關注藥企上半年業研發費用問題。
據悉,華東醫藥8月以來接受了269家機構調研,在接受機構調研時其表示,在研發投入方面,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在醫藥工業收入中占比超過10%,全年研發投入預計不會低于醫藥工業收入的10%。未來隨著公司創新轉型加速,整體研發投入占比還會持續增長。
百濟神州在前段時間調研,被問及公司未來研發費用的趨勢時表示,公司有超過1000名富有創新精神的科學家,預計從2024年起每年推出10款差異化新分子實體,包括許多引人關注、具影響力的項目; 公司通過內部生產和不依賴CRO的臨床開發模型,以顯著降低的成本,加快從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到臨床概念驗證進程。
……
醫藥生物賽道內企業加速藥品的研發和生產,對行業發展有明顯的提振作用,因此為了加速發展步伐,目前藥企加大研發投入已成行業共識。據悉,今年上半年,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其實都可圈可點。截止8月中旬,有41家藥企披露2023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相關數據,研發費用合計同比增長18.6%,約38.86億元。其中,34家公司研發費用同比增長,占比超八成。
有多家藥企都在公告中提及,報告期內高度重視研發工作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如歐普康視表示,上半年公司在研的各個醫療器械項目都在正常推進中。其中,公司在角膜塑形鏡產品線深耕二十多年,持續推進產品迭代,經過不斷的研發,新一代角膜塑形鏡產品已經完成,在經過臨床、注冊等步驟后將推向市場。
此外,京新藥業表示上半年多款新藥研發也迎來了新進展。如治療精神分裂 1 類新藥 JX11502MA 膠囊 II 期臨床進展順利;依托消化管線的優勢品種康復新液開發的腸溶膠囊,Ⅱ期 臨床實驗順利完成,10 余項在研創新藥(械)項目有序推進中。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制藥企業正在加大研發投入外,藥機企業也同樣在創新上加大了投入。近日,迦南科技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其上半年研發投入3995.76萬元,同比增長26.27%。春光藥裝8月21日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研發費用也已達4,430,836.45元。
業內人士認為,在創新大勢席卷下,作為制藥重要一環的制藥裝備行業,未來也將有越來越多的制藥裝備廠商將進一步加強自主研發,在多個環節切入制藥產業鏈,多方位、多領域實現進口替代,推動制藥裝備行業進一步發展。據悉,春光藥裝就表示,2023年,公司將繼續發揮在固體制劑后包裝產業及奶酪制品后包裝產業的優勢,縮短國產設備和進口優質設備的差距,在原有成熟機型的基礎上,創新或改進現有設備的性能,從客戶需求的角度考慮使公司產品更加智能實用,提高產品質量,滿足客戶個性化定制。
實際上,在國內產業政策的不斷鼓勵下,國內不少制藥裝備企業均在加大對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和先進
機器人研究的投入力度,開啟以促進傳統制造向以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的轉型。
對此,業內認為,隨著國內制藥裝備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其產品質量、設備技術水平都將持續提升,越來越多擺脫進口壟斷的國產高端新品也將誕生,同時,頭部企業也將有望迎來更多出海的機會。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