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宮頸癌是我國女性群體發病率非常高的一大婦科惡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宮頸癌新發病例約11萬。另據2022年國家癌癥中心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宮頸癌新發病例約有11.9萬例,且發病率以每年10.5%的速度快速上升,并隨著我國社會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居民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呈現出明顯年輕化的趨勢。
九價HPV疫苗,將成為國內藥企的下一個戰場!(圖片來源:制藥網)
盡管宮頸癌嚴重威脅著女性健康,但這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癥。其中,接種宮頸癌疫苗即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較為有效的手段之一,HPV疫苗賽道因具備廣闊的前景,也吸引了眾多國內藥企的布局。
國內HPV疫苗市場將增至690億
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啟動的《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宣告:2030年要實現“90、70、90”的階段性目標,即90%的女孩在15歲前完成HPV疫苗接種;70%的婦女在35歲和45歲之前接受高效檢測方法篩查;90%確診宮頸疾病的婦女得到治療。
2023年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等十部門印發《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并提出目標:到2025年,試點推廣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服務;到2030年,持續推進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試點工作。
利好政策釋放出加快我國適齡女孩HPV疫苗接種的信號,這對于HPV疫苗行業而言也是一大機遇。
市場普遍預期,未來數年國內HPV疫苗市場將迅速增長,將于2030年將增長至人民幣690億元。
二價HPV疫苗價格戰已打響
HPV疫苗可分二價、四價和九價三個品種,它們可預防的病毒種類數量依次增加,吸引著國內藥企積極布局。
其中,國內二價HPV疫苗市場競爭激烈。萬泰生物旗下的二價HPV疫苗“馨可寧”于2019年12月30日獲批,2020年5月正式上市,成功打破了國外公司在HPV疫苗領域的壟斷局面。2021年年報顯示,萬泰生物這一年的疫苗產品收入達到32.78億元,同比增長360.75%,毛利率達到92.78%,二價HPV疫苗的全年批簽發量已超千萬支。
不過,2022年8月,默沙東宣布其九價HPV疫苗的接種年齡從16-26歲拓展至9-45歲,這意味著馨可寧9-45歲的接種年齡不再是優勢。
此外,2022年3月,沃森生物的子公司玉溪澤潤雙價HPV疫苗也正式獲得《藥品注冊證書》,并于5月獲得首批產品的《生物制品批簽發證明》。截至2022年年末,沃森生物的雙價HPV疫苗共獲得批簽發498.05萬劑。
而隨著沃森生物加入國內二價HPV疫苗的戰局,價格戰也隨之打響。
2022年5月,沃森生物和萬泰生物均中標了江蘇省的二價HPV疫苗的政府采購項目,從中標價格來看,其中沃森生物以246元/支的價格中標,萬泰生物則以329元/支價格中標。同年9月,沃森生物成功拿下福建省疾控中心HPV疫苗采購項目大單,此次澤潤生物以1.42億元中標。根據此前采購招標文件的58萬支購買數量計算,沃森生物HPV疫苗招標價約為245元/支。
另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發布的《廣東省2023年入學適齡女生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采購項目結果公告》,萬泰生物以單價116元/劑的報價成功中標,而沃森生物的報價為146元/劑。
此外,萬泰生物此前還在互動平臺上表示,自公司二價HPV疫苗上市以來,已在廣東、河北、山東、四川、重慶、江蘇、海南等多地政府項目中陸續中標,并又在今年在江蘇省和海南省中標,公司將積極籌備、響應其他省份的采購號召,不斷提升適齡重點人群的健康意識和疫苗接種率。
可以看到,二價HPV疫苗的價格戰已經愈演愈烈。
九價將成為下一個戰場
不同于二價HPV疫苗賽道的熱鬧,防護范圍更廣的九價HPV疫苗領域目前卻尚未有國產產品獲批,對此,業內預計九價將成為下一個戰場。
據據西南證券今年1月份的統計,目前國產九價HPV疫苗進展居前的企業中,包括萬泰生物、沃森生物、康樂衛士、瑞科生物、上海博唯、成都所/北京所均已進入臨床Ⅲ期,臨床數據良好,保護效力、抗體陽轉率、安全性數據均與進口HPV疫苗接近,有望于2025年后陸續獲批上市,快速放量。
其中,沃森生物方面表示,子公司上海澤潤九價HPV疫苗Ⅲ期臨床研究各項工作正按計劃進行中,目前處于血清檢測階段。
萬泰生物也在半年報中提到,公司的九價HPV疫苗III期臨床試驗和產業化放大順利進行中,III期臨床主試驗正在按計劃進行觀察和隨訪,已完成生產車間建設,正進行產業化放大生產研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萬泰生物還在積極為九價的海外市場布局作準備。2023年6月,公司宣布與泰國疫苗研究所、合作伙伴GBP就九價HPV疫苗生產技術轉移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并對未來該疫苗的技術轉讓及臨床合作進行深入探討,共同推動九價HPV疫苗在泰國的技術轉移、臨床和商業化項目。
隨著眾多藥企在九價賽道上群雄逐鹿,未來頭個國產九價HPV疫苗將花落誰家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