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在醫藥界,“雙十定律”廣為流傳,即需要超過10年時間、10億美元的成本,才有可能成功研發出一款新藥。因此,在新藥研發投入巨大、又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制藥行業逐漸開始借力人工智能來進一步提升新藥研發的成功率,降低制造成本和研發時間。
制藥設備(圖片來源:制藥網)
人工智能在藥物研發、藥物發現上有獨到的優勢,而且效率非常高。當下,不少藥企在戰略上已把人工智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如復星醫藥在兩年多以前就已經和英矽智能開展了合作,并進行藥物發現方面的投資。現已經有一個品種拿到批件,馬上開展I期臨床,其他還有幾個項目也正在高效推進當中。
英矽智能是一家“端到端”由AI驅動的臨床階段藥物研發公司。目前,英矽智能有近30個內部研發管線,包括8個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和2款臨床候選藥物。其中,進展較快的項目INS018-055是一款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全球首創小分子抑制劑,已經完成在新西蘭與中國的I期臨床試驗,并獲得FDA孤兒藥認定,即將啟動全球多中心II期臨床試驗。
晶泰科技也是備受眾多藥企青睞的AI領域合作者。據悉,在過去一年,其合作客戶就已經超過200家,包括強生、揚森、韓國大熊制藥、正大天晴、齊魯制藥、聯邦制藥等眾多國內外藥企,合同金額同比增長90%。值得一提的是,與正大天晴合作的高難度抗腫瘤新藥研發項目交付時間僅為預計時間的50%,且參與了輝瑞抗新冠口服藥Paxlovid的開發,加速其上市并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與中國藥監局的應急附條件批準。
除了制藥企業,目前在制藥裝備領域,也有諸多企業在持續加大對人工智能的關注與布局。今年5月,迦南科技在業績說明會上就提到,公司始終保持對 AI 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關注,希望可以借助新技術,發掘新場景,不斷優化產品體系,提升公司產品競爭力。公司致力于為全球制藥客戶提供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而據了解,在2022年11月,由迦南科技全資子公司浙江迦楠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持股的浙江投資設立
機器人新公司就已成立,經營范圍包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系統集成服務;物料搬運裝備制造;智能倉儲裝備銷售等。
此外,東富龍也在通過增資等方式,也在持續強化一站式服務并滿足客戶對于數字化建設的強烈需求,公司正從“系統方案服務商”成長為“智慧藥廠的交付者”。據悉,在Intelligent方面,其發展規劃是計劃采用新技術,比如VR技術等,為客戶建立虛擬工廠、進行模擬生產,在虛擬背景下進行成本分析和風險分析,提供新一代的藥物制造平臺,應對每一塊生產場景,公司都能提供成套的解決方案。
總的來說,站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時代風口,迦南科技、楚天科技、東富龍等眾多藥機企業都在積極著手擁抱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未來,在相關企業不斷發力下,制藥裝備智能制造領域,將有越來越多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持續涌現,助推制藥企業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節約成本,并更好的滿足制藥產業的生產要求。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