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期以來,一場聲勢浩大的醫藥反腐風暴席卷全國,牽動著業界的神經,銷售費用畸高的中藥等領域也持續受到關注。
Wind數據顯示,2022年醫藥行業銷售費用居前的企業中,不乏多家中藥企業,如步長制藥銷售費用高達74.84億元,占營業總收入(149.51億元)比例為50.06%。緊跟其后的是白云山、華潤三九,這兩家中藥企業去年銷售費用分別為58.75億元、50.77億元,占營業總收入比例分別為8.3%、28.08%。
而以銷售費用率計算,2022年醫藥行業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居前的企業中,不乏廣譽遠、未名醫藥、靈康藥業等中藥上市公司的身影。年報顯示,廣譽遠、未名醫藥、靈康藥業2022年的銷售費用分別為8.54億元、2.92億元、2.37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85.82%、81.91%、81.80%。
為此,部分中藥企業也曾因銷售費用畸高而受到監管層發函關注。
例如,廣譽遠銷售費用的主要構成為市場推廣費、職工薪酬,銷售人員人數同比變化小,但全年銷售費用率卻遠高于中藥行業平均水平,因此受到監管質疑。2022年,上交所對其發出年報監管函,要求其說明在銷售人員人數未有較大變化的情況下,銷售費用與營業收入變動方向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等。
益佰制藥2023年6月也收到上交所年報監管函,被要求補充披露銷售費用前五大支付對象;學術推廣、營銷平臺建設等市場費用主要核算內容明細情況;銷售費用支付對象中是否涉及公司經銷商、關聯方或其他利益相關方等相關信息。年報顯示,其2022年銷售費用為11.96億元,銷售費用率為43.72%,處于中藥行業較高水平。銷售費用的主要構成為學術推廣、營銷平臺建設等市場費用,發生金額8.33億元,占比為69.65%。益佰制藥回復稱,公司2022年通過線上、線下、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共開展學術會、科室會、內訓會等推廣會議1300余場、線下累計參會人數12萬余人。
此外,還有譽衡藥業、步長制藥、振東制藥、未名醫藥等眾多中藥企業也曾因銷售費用高企等原因收到過交易所的問詢函或監管函,其中,未名醫藥因連續兩年銷售費用率超過80%引發深交所關注。
當前,對銷售費用進行控制已成為中藥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課題。2023年上半年,部分中藥企業銷售費用已出現了下降的情況。數據統計顯示,22家中藥企業上半年的銷售費用同比下降,占中藥企業總數的三成左右。其中,龍津藥業降幅高達41.24%,不過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仍高達65.25%。此外,從銷售費用率來看,包括片仔癀、太龍藥業、云南白藥、佛慈制藥、ST康美、特一藥業等企業的銷售費用率均低于20%。
業內認為,隨著醫藥反腐工作的推進,短期來看不可避免會對中藥企業造成陣痛,但長遠來看,將有利于行業規范化發展,倒逼企業將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放在藥品研發上。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