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企業新聞】近日,上市企業三季報密集出爐中。在體外診斷行業,也有企業已披露三季報。10月24日,艾德生物發布三季報稱,報告期營業收入2.49億元,同比增長20.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97.22萬元,同比下降65.1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464.47萬元,同比增長0.30%;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公開資料顯示,艾德生物聚焦在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領域,專注于科技惠民的技術創新,致力為患者提供合規、高品質的診斷產品和服務,讓患者從精準醫療中真正獲益。
對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的原因,艾德生物在三季報中解釋稱,主要是由于 2022 年第三季度公司完成 SDC2產品的技術轉讓,產生了非經營性收益約 8039 萬元。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持平則主要是由于匯率變動,公司持有的外幣資產美元和歐元匯兌損失導致財務費用增加較多;同時加大研發投入。
據了解,人類 SDC2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是艾德生物于2021年獲批的腫瘤早測產品,艾德顯示,暢青松™是其自主研發的一種無創腸癌早測產品,其通過檢測糞便中SDC2基因甲基化水平,可以輔助診斷出腸癌以及腺瘤、息肉等癌前病變。
艾德生物于2022年6月2日發布《關于轉讓SDC2產品權益及子公司艾之維股權的公告》,將SDC2產品所有權及相關的知識產權以及生產、商業化SDC2產品相應的經濟權益,作價1億元,同時將控股子公司上海艾之維的80%股權,作價0元,全部轉讓給杭州艾維克生物。
對于轉讓SDC2檢測產品的原因,艾德生物曾在公告中表示,考慮到腫瘤早測產品的商業化模式有別于腫瘤藥物伴隨診斷以醫療機構為主的銷售渠道,與公司現有銷售團隊難以形成協同效應;同時,腫瘤早測市場需要長期大量的資源投入,能否在未來為公司帶來持續收益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此本次出售上述資產是公司進行腫瘤早測產品新商業推廣模式的一次嘗試,公司將繼續發揮多年積淀的研發優勢,布局簡便、快捷、低成本的其他癌種早測產品的開發及注冊報批。
報告期內,艾德生物投入研發費用為1.51億元,與上年同期的1.22億元相比增加了0.3億元左右。
體外診斷是診療的前提,目前已成為人類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市場規模的逐漸擴大和居民健康意識的逐漸增強,體外診斷行業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已由2016年的45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243億元,2016-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5%;預計到2024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將達1957億元,2021-2024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16.3%。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