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企業的發力。與此同時,產業鏈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心骨,產業鏈強則產業強。因此,作為上游的設備廠商,也需要協同發展,致力構建中藥產業鏈“共建、共享、共贏”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當前,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中藥行業的轉型升級方向。為滿足中藥現代化發展需求,國內眾多中藥企業正通過積極探索中藥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技術、新裝備、新能源,努力解決影響中藥生產制造過程規范化、流程化、精確化的關鍵問題,推動中藥制造向中藥智造邁進。
對于上游的設備廠家而言,由于中藥的配方和制備過程具有高度的復雜性,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醫生的處方進行個性化定制。因此,中藥智能化設備的設計和制造也需要高度定制化,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和不同醫療機構的要求。
例如,有設備廠家推出的中藥配方顆粒調劑自動化設備和中藥飲片自動化調劑設備,可以根據醫生處方或患者所需的用藥劑量、味、付數等配方參數,完成藥品識別、稱重、計量等動作,完全符合中醫辨證施治、隨癥加減的原則。這些設備在臨床使用中能夠保證中藥配方顆粒的“安全、精準、便捷、可控”,提高了設備的生產能力以及產品質量,減少了生產過程、設備準備階段產生的浪費,降低了維修以及能耗成本。
此外,一些設備企業還開發出了中藥浸膏制藥設備、脈沖式真空干燥箱、傳導式干燥設備、多功能
中藥提取罐、超微超細粉碎設備等智能化中藥生產設備,以滿足不同類型
中藥材的加工和制備需求。這些設備同樣具有高度定制化的特點,可以根據不同的配方和工藝要求進行個性化設置和調整。
業內認為,智能制造有利于提高中藥質量水平,并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在智能制造體系下,工人從操作設備到操控系統,大大解放了人力,并減少了人工成本和手工操作的失誤率。以華潤三九觀瀾基地為例,引進自動化設備后,其生產運營效能及產品質量雙提升,總體生產效率提高了20%,運營成本降低了20%,單位產值能耗降低了12%,產品首檢不良品率降低了25%。這些數據對于中藥企業而言意味著進一步實現了降本增效,利于企業更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
隨著制藥裝備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中藥設備市場的不斷擴大,相信中藥智能化設備的定制化程度會越來越高,為中藥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在此背景下,預計中藥企業與設備廠商的合作也將成趨勢,藥企在實現制藥設備量體裁衣、自主可控的同時,也能帶動中藥設備廠商的發展。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