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企業新聞】近年來,生物制藥行業受到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的鼓勵與扶持,不斷發展壯大。制藥裝備行業作為生物制藥產業上游,在良好的政策環境下,也將有望迎來穩定增長。在此背景下,以頭部為代表的國產制藥裝備企業抓住機遇,積極轉型升級。
三天后(11月23日),國產制藥裝備頭部楚天科技的10億元可轉債項目將接受審議。據悉,這筆資金將投向“生物工程一期建設項目”(6.3億元)、“醫藥裝備與材料技術研究中心項目”(2.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1.2億元)。
其中,“生物工程一期建設項目”計算期為15年,包括建設期、生產期,其中生產期13年,預計投產后年平均銷售收入81231萬元(不含稅),年平均利潤總額14899萬元,年平均凈利潤12664萬元。
據楚天科技此前披露的募集說明書顯示,該項目建成后形成產品為:微生物生物
反應器及配液系統、哺乳細胞懸浮培養生物反應器及配液系統、哺乳細胞貼壁培養生物反應器及配液系統、其他生物反應器及配液系統、復雜注射劑配液系統、生物原液配液系統、血液制品配置系統等。項目建成后,將為疫苗、抗體、生物發酵等生物制藥行業提供安全的大規模生物反應器及配液系統,實現大規模生物反應的高效、高質量智能化綠色化生產。
公司在說明書中表示,生物反應器及配液系統是生物醫藥產業的“母機”,是生物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雖然一次性生物反應系統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但是不銹鋼生物反應器及配液系統仍然受到行業的青睞,特別是在抗體、疫苗、微生物等生物藥商業化生產中,選擇由可反復利用的不銹鋼生物反應器及配液系統生產設施通常更具成本效益,可以避免產能限制,對大規模生產能力的需求有更好的響應。
同時,當前一次性反應器及配液系統相對于不銹鋼罐的主要劣勢在于反應體積受到限制。對于傳統的生產企業,大規模生產單一品種藥物使用不銹鋼罐在成本上會具備優勢。
公司稱,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企業自身的研發創新能力、大規模不銹鋼生物反應器及配液系統裝備智能化綠色化制造水平、解決方案與工程能力,完善企業產品線,促進企業實現從裝備供應商到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升級。
“醫藥裝備與材料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建設工期則計劃從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
從楚天科技近三年的現金分紅情況來看,2020年到2022年,公司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共計 1.55億元,占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4.45億元的34.81%,其中2022年度實施了擬10派1元。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35.76億元、52.59億元、64.45億元和 33.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 1.32億元、5.14億元、5.37億元和 2.68億元。另據2023年三季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1.34億元,同比增長14.22%。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