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2023年,生物醫藥裁員消息不斷,如今到了2024年,醫藥領域裁員現象似乎繼續加劇。根據數據統計,2024年1月,有24多家企業宣布裁員,與2023年1月的16家有明顯增長。而這20多家宣布裁員的藥企中也不乏輝瑞、拜耳等頭部藥企。
據悉,2024年1月份,輝瑞宣布了兩次裁員計劃。在1月4日,輝瑞宣布將位于紐約Pearl River的疫苗研發基地將裁員285人,預計于3月25日完成;1月29日,輝瑞又宣布裁員計劃,涉及其舊金山研發中心的52名員工。
根據輝瑞2023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同比下滑41%至132億美元不及市場預期,虧損23.82億美元。為了應對業績下滑,輝瑞宣布了一項多年期、全公司范圍的成本調整計劃,預計將實現至少35億美元的節省目標,其中10億美元將于2023年實現,另外25億美元將于2024年實現。
根據1月18日消息,拜耳公司制定了全面變革的計劃,將在未來幾個月開始裁員,預計裁員幅度較大,這個過程將持續至2025年。據悉,其推出新的運營模式“Dynamic Shared Ownership”(DSO),將通過新的組織架構實現運營業績可持續改善。
從財務上看,2023年三季度拜耳銷售額為103.4億歐元,不計特殊項目的EBITDA下降31.3%,至16.85億歐元,主要是由于作物科學部門的盈利下降。凈利潤為-45.69億歐元(2022年第三季度:+5.46億歐元)。
拜耳表示,希望通過這個新的組織結構持續提高業績,新的模式將減少層級、消除官僚主義、精簡機構并加快決策進程。而這一模式的目的是讓拜耳更加敏捷,能夠顯著提高運營效率,盡快讓拜耳回到成功的道路上。根據DSO原則,裁員計劃在很大程度上是去中心化的,這也意味著其范圍暫時無法量化。裁員將包括從事管理或協調任務的員工。目前,拜耳在德國約有22,200名員工。
全球大型醫藥CDMO龍沙(Lonza)今年以來也接連宣布兩批人員精簡計劃,其位于廣州的大分子工廠將關閉并減員約300人,以及其加州臨床生產基地也將減員218人。
此外,1月,再生元宣布收購癌細胞治療企業2seventy bio的免疫細胞療法產品管線的全部開發權和商業化權,160名原2seventy bio員工將加入再生元,同時,2seventy bio還將減員55人,約占剩余員工的45%。
Hookipa在羅氏終止與其的合作后宣布減員30%。Ikena宣布減員35%,并將其相關資源從藥物研發轉移至兩種癌癥治療臨床中。Cara Therapeutics宣布將裁員50%,并結束一項臨床三期研究,將資源集中用于以上市產品difelikefalin的適應癥拓展。Affimed宣布將裁員50%,把所有資源用于推進其臨床項目。
有數據統計,2023年約有192家藥企宣布了減員及管線精簡計劃,高于2022年的119家,而2024年醫藥領域裁員潮或將繼續。對于裁員的原因,分析人士指出,有核心管線臨床失敗,與MNC結束合作關系,以及進行戰略調整,將資源集中在核心管線上等。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