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日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醫藥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區間,具備較好性價比,看好醫藥板塊投資方向,其中創新藥、中藥、國際化成為醫藥板塊投資的三大方向。
從創新藥方面來看,目前創新藥談判機制已基本形成,行業或將進入收獲期。2024年,以創新為主的產業性機會或將成為醫藥板塊投資的核心主線。
2023年國產創新藥迎來“大豐收”。數據顯示,2023年,國產新藥頭次IND品種數量達694個,在總量高位的情況下保持了34%快速增長;國產新藥頭次獲批品種數量為27個,同比增長145%;國產新藥頭次NDA(新藥注冊上市申報)數量達56個。這些數字的不斷刷新也預示著國產創新藥或將在2024年迎來爆發式獲批。
此外,在創新藥方面,有人士還指出,一方面藥審改革帶來新藥獲批加速及醫保快速準入;另一方面,國內頭部創新藥企開始進入商業化階段,產業化水平正在不斷提高。
伴隨中國藥企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以及創新藥的發展,創新藥國際化發展也日漸成為趨勢。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創新藥企業在全球創新藥交易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國際合作已成為科創板創新藥企業惠及全球、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式。未來我國創新藥企業有望分享全球醫藥市場的發展紅利。如百利天恒、康希諾、君實生物、百奧泰、邁威生物、益方生物……等大批藥企2023年均有對外授權的首付款或里程碑收入入賬。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我國醫藥行業產業升級,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很多品種都在邁向放量期,醫藥“出海”迎來多點開花的時間節點,未來可能會誕生更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醫藥企業。
從中藥方面來看,有機構表示,隨著藥監審批加速、新基藥目錄有望落地、中醫醫療機構加速建設等因素不斷催化,看好中藥板塊業績增長的持續性。有分析人士也表示,看好中藥投資機會,從供給端看,中醫藥服務將覆蓋更多人群;需求端,自我診療意愿提升和養生需求快速增長;支付端,醫保或將向中醫藥傾斜;價格端,中成藥集采降幅相對溫和,有望以價換量。
另有機構也指出,長期看好中藥板塊,一是中藥板塊整體看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低位,估值水平具備吸引力;二是中藥方向政策不斷優化,審評審批政策改革等頂層設計支撐行業長期良性發展,利好中藥創新藥發展,為行業提供增量;三是中藥板塊多數上市公司聚焦OTC渠道,不受集采、醫保控費等影響,在老齡化、大眾自我診療意識增長的社會背景下,具備長期成長空間;四是中藥板塊個股內部改革推動基本面成長,中國中藥啟動私有化開啟中藥國企改革新篇章。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