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產品資訊】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CNP)是指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構病變或功能異常所致的神經病理性疼痛,常見的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類型主要包括脊髓損傷相關性神經痛、腦卒中后中樞神經疼痛、帕金森病性疼痛和多發(fā)性硬化相關性疼痛理性疼痛。在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治療領域,也有不少藥企積極布局。
據悉,海思科3月31日晚間發(fā)布公告稱,獲得創(chuàng)新藥HSK16149膠囊新適應癥的《藥物臨床試驗批準通知書》,擬用于治療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適應癥。據悉,HSK16149膠囊已于2022年10月提交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痛適應癥NDA申請,又于2023年9月提交帶狀皰疹后神經痛適應癥NDA申請,目前均正在進行技術審評。
海思科在公告上指出,目前,臨床上神經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治療手段還是藥物治療,抗癲癇藥和抗抑郁藥是臨床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常用藥。而海思科開發(fā)的HSK16149是一個全新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口服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類似物,HSK16149可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電壓敏感型鈣離子通道α2δ受體結合,減少中樞神經系統(tǒng)電壓依賴性鈣通道的鈣離子內流,從而減少谷氨酸鹽、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和P物質等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具有鎮(zhèn)痛、抗癲癇和抗焦慮的活性。
海思科稱,目前,同機制藥普瑞巴林2012年被FDA批準用于治療脊髓損傷相關性神經痛,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普瑞巴林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適應癥在中國未批準上市。相比于普瑞巴林,HSK16149與α2δ亞受體結合力更強,預期止痛療效更好,有望為中樞神經病理性疼痛的治療提供安全有效的新選擇。
業(yè)內表示,神經系統(tǒng)疾病是發(fā)生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周圍神經系統(tǒng)、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以感覺、運動、意識、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數據顯示,神經系統(tǒng)用藥院內市場銷售額峰值超850億元,2022年院內銷售額為767億元,為整體醫(yī)藥市場熱門領域。
根據統(tǒng)計,目前海思科在神經系統(tǒng)用藥方面有5款1類新藥進行IND申報并獲批臨床。此外,海思科在神經系統(tǒng)化藥領域已獲批環(huán)泊酚注射液、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等6款產品。
除了海思科,拓新藥業(yè)3月26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始終專注于核苷(酸)類
原料藥及
醫(yī)藥中間體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應用領域主要包括抗病毒、抗腫瘤及神經系統(tǒng)藥物。而人福醫(yī)藥也表示,經過30年來的發(fā)展,公司現已在神經系統(tǒng)用藥、甾體激素類藥物等細分領域形成優(yōu)勢。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