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據業內統計,近10日(4月10日至4月23日),海外機構累計對114家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其中,有17家來自醫藥生物行業,包括華潤三九、開立醫療、云南白藥、華東醫藥、國藥一致等。
海外機構調研榜單中,開立醫療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達到36家,頗受關注;其次是新產業,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達25家;此外,華東醫藥、樂普醫療、澳華內鏡,參與調研的海外機構均在10家以上,分別有15家、12家、11家。
從海外機構對上述藥企的調研內容來看,主要圍繞公司的業務和產品規劃、未來的發展預期等方面展開。
此外,以舊換新政策對公司的影響及預期效果也受機構關注。例如,開立醫療在4月15日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回復稱,從公司角度看,以舊換新政策對市場的提振作用,大于以往的貼息貸款政策,因為它直接解決終端的采購本金缺口。根據目前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該政策的執行力度較強,未來可能通過發債方式擴充地方財政,再通過預算撥款實施醫療設備更新。據公司一線業務人員反饋,從一季度開始,已經有較多醫院開始上報設備更新需求,等待財政審批落地,預計該政策將在2024年下半年對醫療行業和市場產生明顯拉動效果。公司期望政策落地后,全行業迎來新的增長。
對于未來的發展預期,開立醫療表示,多年以來,公司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提升了產品線在國內和國際的競爭力。通過長期的學術和營銷投入,增強了公司品牌在終端醫療機構的影響力。公司初步完成了多產品線的建設,包括超聲、軟鏡、外科、ivus等產品線。超聲是公司的基本盤,軟鏡是公司目前主要的業務增長點,外科與ivus是公司的中期儲備業務,三五年后將為公司業務繼續增長提供良好支撐。公司致力于實現內科+外科、診斷+治療、設備+耗材的擴張模式,這對設備類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公司將保證財務數據的穩定預期和持續的利潤釋放,但最重要的是中長期的持續投入和戰略發展。
股價表現方面,股價上漲的醫藥股有華潤三九、開立醫療等,漲幅均超10%;股價下跌的有新產業、長春高新、諾唯贊等。
從業績來看,近日獲海外機構關注個股中,多家醫藥公司已公布了年度業績(含快報),凈利潤增幅居前的有澳華內鏡、新產業、開立醫療等。
其中,澳華內鏡4月9日晚間發布年度業績報告稱,2023年營業收入約6.78億元,同比增加52.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5785萬元,同比增加167.04%;基本每股收益0.43元,同比增加168.75%。公司在年報中表示,2023年,依托于AQ-300 4K超高清內鏡系統的推廣,帶動了中高端系列產品銷量的穩步提升。同時,通過布局海內外營銷網絡,拓寬對各等級醫院的覆蓋度,提高了品牌影響力。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