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年來,我國創新藥出海風頭強勁,這也為藥企打開利潤空間。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共發生近70筆創新藥License-out交易,已披露交易總金額超350億美元,創新高。進入2024年,國產創新藥出海的熱情仍在持續。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4月30日,國產創新藥對外授權許可項目累計25筆,同比增長56%,累計交易總金額超百億美元。公開信息顯示,25筆對外授權許可項目類型涉及抗體、ADC藥物(抗體偶聯藥物)等多個賽道。其中ADC藥物對外授權交易數量達到6筆,累計金額超17億美元。
如今年初,宜聯生物宣布,公司就宜聯生物靶向c-MET的下一代ADC產品YL211項目與羅氏達成合作。根據協議,宜聯生物將與羅氏中國創新中心(CICoR)共同合作推動YL211項目進入臨床1期試驗階段,并交由羅氏負責后續全球范圍內進一步開發和商業化工作。羅氏將向宜聯生物支付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付款5000萬美元,另外還有近10億美元的開發、注冊和商業化潛在里程碑付款。據宜聯生物介紹,YL211采用了宜聯生物新一代TMALIN ADC平臺技術,并配合以高特異性的c-MET抗體,該產品正處于臨床申報階段。
此外,根據梳理,4月3日,ADC領域再現一起跨國收購案。即丹麥生物科技公司Genmab宣布,將以18億美元現金收購普方生物,約合130億元人民幣。據悉,普方生物正是一家ADC公司,研發管線覆蓋多款針對實體瘤和血液惡性腫瘤的在研ADC藥物。
ADC藥物市場空間廣闊。有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1年,ADC藥物的全球市場規模從16億美元快速增長至5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38億美元,而國內ADC市場有望達到689億元。
另有機構指出,這些藥物還有可能獲得巨額利潤。根據機構估計,到2028年,ADC可能占全球3750億美元癌癥市場中的310億美元份額。另有報告稱,2023年這些藥物的市場價值估計約為97億美元。
對于國內ADC藥物為何受跨國藥企青睞,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內政策對研發創新支持力度的加大,疊加國內ADC藥物創新藥企研發實力不斷增強,國內ADC藥物技術平臺及在研管線呈現“井噴”趨勢,目前國內藥企在ADC研發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
ADC藥物正在成為國產創新藥企業“授權出海”的“香餑餑”。據了解,除了今年外,2023年ADC藥物領域也有多起授權交易。如2023年2月,康諾亞生物和樂普生物共同宣布,與阿斯利康就CMG901達成全球獨家授權協議,并獲得6300萬美元的預付款和超過11億美元的潛在額外研發和銷售相關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高達低雙位數的分層特許權使用費。2023年10月,恒瑞醫藥將自主研發且具有知識產權的在研CLDN18.2 ADC注射用SHR-A1904及另一款1類新藥HRS-1167片有償許可給Merck Healthcare,總交易金額超14億歐元等。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