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根據梳理,7月(截至7月28日),至少有13家中國生物制藥領域公司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涉及企業包括寶濟藥業、大睿生物、夏同生物、浩博醫藥、椎元醫學、普康生物、躍賽生物、安天圣施、慕恩生物、安邦生技、綠葉制藥、晶核生物、英諾邁博等。
如綠葉制藥宣布,深圳綠葉獲得深圳市綠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最高達16億元的戰略投資。這筆16億元的戰略融資,無疑加速深圳綠葉崛起。根據公告,該筆投資將為集團提供更充裕的現金流;同時在研發創新上聚焦源頭創新,加強下一代創新抗癌藥物的開發;此外集團還將整合平臺優勢和資源,積極實現在大灣區乃至全國的新型營銷模式的轉型,在市場、醫學、準入和銷售等各方面助力深圳綠葉的業務發展,以增強深圳綠葉的市場競爭優勢。
據悉,目前,綠葉制藥重點聚焦腫瘤、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消化與代謝等疾病領域,而在近一個多月,綠葉制藥在國內接連獲批了2款中樞神經系統藥物,分別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美比瑞(棕櫚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治療帕金森病長效微球制劑金悠平(注射用羅替高汀微球)。
晶核生物宣布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JH02的全球臨床I/II期試驗、68Ga-JH03/177Lu-JH04的中美IND申報及臨床開發,以及后續多個創新性管線臨床前研究和國際合作。
據悉,截至目前,晶核生物已經構建了靶向核藥開發的專有技術平臺,用于配體篩選、調制偶聯因子(J-Linker)和臨床轉化。通過J-Linker多功能偶聯平臺,可以有效提高藥物在疾病部位的暴露量,并降低其它器官的暴露量,進而為晶核生物在研管線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更寬的安全窗口。
英諾邁博完成了蒲公英(深圳)醫藥創投的天使+輪融資。用于將蛋白質組學技術平臺與藥物研發深度整合,打造多個具有潛力的ADC管線。
據悉,英諾邁博目前在藥物研發方面擁有多條創新概念的臨床前ADC新藥管線,包括基于10余年學術積累的獨特靶點產品,可發展為first-in-class的產品,使公司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
7月,寶濟藥業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本輪融資將用于進一步推動寶濟藥業的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進程,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地位。寶濟藥業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在臨床II、III期階段就采用規模產業化平臺的樣品進行臨床實驗。這一策略的目的是在現有藥監政策下,有效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落地,以滿足廣大的臨床需求,真正在市場規模實現生物制藥產品的“升級換代”。
大睿生物宣布完成A+輪3500萬美元融資。大睿生物致力于研發核酸創新藥,用于代謝性疾病和中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本輪融資將用于推動創新的siRNA代謝管線項目進入全球開發,并擴展夯實中樞神經系統及其他領域的肝外遞送平臺。
夏同生物宣布獲得上市公司旗下基金投資,用于加速神經脫髓鞘疾病等管線的研究者發起的臨床試驗(IIT)以及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
浩博醫藥宣布完成3700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快速推進浩博醫藥潛在乙肝治愈基石性藥物AHB-137的Ⅱ期臨床試驗、聯合用藥方案探索及CMC 生產等一系列開發工作。同時,融資資金還將用于拓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ed-Oligo™技術平臺及其產品管線。
椎元醫學宣布完成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所募資金將主要用于公司針對腰椎間盤退變的細胞治療產品開發等。
普康生物宣布完成對外融資,引入巖山科技作為財務投資者,融資1億元。公司主要產品為凍干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
躍賽生物宣布獲數千萬A+輪融資,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推進公司在干細胞治療領域的創新管線以及加速臨床轉化。
安天圣施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本輪所募資金將用于加速推進針對杜氏肌營養不良(DMD)及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3型(SCA3)等適應癥的產品研發。
慕恩生物宣布完成了3億元C+輪融資,融資資金將主要用于推進公司更多生物創新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和商業化落地,以及自有商業化微生物菌種庫、元件庫的擴充和生物制造技術平臺的進一步完善。
安邦生技宣布成功完成A+輪募資,募集到2.2億臺幣。本次A+輪募資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支持ABT-301與PD-1抑制劑聯合治療微衛星穩定(MSS)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臨床2期試驗。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