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期,天工股份、科隆新材、豐島食品和格林司通紛紛宣布終止在北交所上市并撤回申請文件,引起業內關注。實際上,隨著北交所上市審核整體趨嚴,年內已有大批公司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其中不乏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
例如,6月9日消息,北交所決定終止永創醫藥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審核。該公司主要從事三氟甲苯系列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行業分類上屬于含氟精細化工產業,按精細化學品下游領域劃分,公司主要產品廣泛應用于農藥、醫藥、電子新材料等領域。
據悉,永創醫藥原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200萬股(未考慮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情況下);不超過1,380萬股(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情況下),公司及主承銷商可以根據具體發行情況擇機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股票數量的15%(即不超過180萬股)。公司原擬募集資金15,000.00萬元,用于含氟精細化學品智能工廠及環保技改、研發能力提升項目。
4月份,弘森藥業在主動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請后,也收到北交所終止上市審核的決定。該公司聚焦“呼吸系統類、消化系統類、心腦血管系統類、神經系統類及抗感染類”五大領域,主要從事化學藥品制劑及
原料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0年至2022年,弘森藥業營業收入分別為21,480.61萬元、29,034.24萬元,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2%至4億元,凈利潤依舊超9300萬元,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長7%至9253萬元。
為應對新產品的商業化需求,突破產能瓶頸,弘森藥業原擬募集39,137.06萬元,其中55,727.06萬元投向“年產100億粒(片)口服固體制劑、5億支小容量注射劑和180噸原料藥建設項目”,此外,擬6,515.03萬元投向“新產品研發項目”,開展11款仿制藥產品的研發工作,研發管線適應癥以公司優勢產品抗感染藥物和呼吸系統治療藥物為主。
......
不過,在一批藥企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的同時,也有一批公司繼續候場沖刺北交所。開源證券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9月12日,北交所已有102家公司獲受理,覆蓋包括生物醫藥在內的多元細分領域;578家披露意向,其中538家輔導中,24家已輔導驗收,新增4家輔導。其認為,2024年四批進層公司質地優良、類型新穎,整體呈現出高盈利、高成長特征,進一步推動創新層提升層級質量、增強層級活力,壯大了北交所上市“后備軍”陣容。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A股IPO環境收緊,尤其是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等四項政策文件以來,北交所上市審核趨嚴,企業的合規性、業績穩定性、所在行業、擬上市企業是否具有創新屬性等都會被北交所上市審核重點關注。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