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9月26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發布2024年上半年醫藥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顯示,據統計,2024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2%: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465.5億元,同比下降1.4%;實現利潤21112億元,同比下降12%。以上三項指標的增速分別低于全國工業整體增速4.8、4.3和4.7個百分點,改變了多年來在工業領域領漲的態勢。積極的變化是分季度看,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主要經濟指標有所改善,工業增加值重回正增長,營收、利潤降幅收窄。
分子行業看,化學
原料藥和化學制劑營業收入小幅下降,但利潤實現了增長。中藥飲片是收入、利潤均實現增長的子行業,分別增長6.1%、2.8%。生物制品擺脫了新冠疫苗影響因素,營業收入恢復了增長。中成藥、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藥專用設備等4個子行業營業收入和利潤均為負增長。
《報告》顯示,上半年影響行業經濟指標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一是醫藥出口由負轉正。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756.3億元,同比增長5.1%,高于全國整體增速1.8個百分點。各子行業中,化學原料藥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8.6%,其余子行業均為正增長,5個子行業還實現2位數增長,為行業經濟指標貢獻了增量。
二是創新產品實現高增速,創新驅動轉型成效明顯。一些近年獲批上市的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市場獨占性強的早期專利藥銷售保持了較快增長,如澤布替尼、貝伐珠單抗、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對于一批尚未實現盈利的Biotech公司,隨著新產品、新適應癥獲批后商業化放量,以及實現對外技術授權,營收同比大幅增長,整體虧損大幅縮減。
三是國內藥品終端銷售出現負增長。藥品價格下行以及在加強行業監管的背景下一些藥品推廣受到影響,是造成藥品終端銷售下降的主要原因。
四是藥品價格下行明顯。3月份第九批國家集采開始執行,從國家集采到地方聯盟集采,藥品集采范圍持續擴大、種類增多,新進品種和續約品種都出現不同程度價格下降。“四同藥品”價格治理、藥品比價政策促使很多品種價格進一步下調。根據醫藥魔方的醫院藥品市場數據,上半年樣本醫院藥品銷量實現了10%左右的增長,但整體藥品銷售額基本持平,顯示了價格因素的負面影響。
五是行業面臨緊縮風險。調研顯示,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競爭內卷,企業普遍實施降本增效,減少資本性支出,控制人工成本,很多研發型公司壓縮研發投入,也導 致了CXO、制藥設備等領域營收下滑嚴重。另外不少企業庫存高企、應收賬款增加,一些醫院端的資金壓力傳導到了企業,影響行業整體運行效率和質量。
展望全年,國際發展環境復雜,國內發展環境預計仍將延續上半年的態勢,面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藥品價格治理、醫保基金籌資放緩、醫藥投融資萎縮等外部壓力,醫藥工業實現全年營業收入正增長仍存在不小的困難。但同時應當看到,醫藥工業具備較強的韌性,來自外部的壓力將促進行業加快調整和洗牌,促成產品、產能、企業資源整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隨著從國家到地方一系列鼓勵醫藥工業創新發展的政策逐步起效,創新驅動轉型、醫藥出口升級等行業新動能形成,醫藥工業能夠較快恢復到穩定增長的軌道。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