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日消息,禮來宣布在北京成立中國醫學創新中心,并計劃設立禮來創新孵化器(Lilly Gateway Labs, LGL)。
據悉,新中心將致力于提高臨床試驗效率,加速藥品注冊審評,以便更快將新藥帶給患者。而創新孵化器將為國內早期生物技術企業提供支持,促進科學創新。
公司表示,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家生物技術公司使用了該設施,并且實驗室正在開發超過50種療法。
同時表示,這一舉措將加強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布局,并有望為中國醫學創新和藥物研發帶來新機遇,助力“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目標的實現。
據了解,禮來早在1918年就進入中國市場,彼時公司在上海建立了頭一家海外辦事處,從此積極拓展中國市場。
不久前的10月11日,禮來還宣布其蘇州工廠擴產計劃,即投資約2億美元以升級蘇州工廠產能,擴大禮來在中國的2型糖尿病和肥胖創新藥物的生產規模。
受人口老齡化加劇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糖尿病患者眾多。2011年至2021年間,糖尿病患者人數由9000萬增加至1.4億。超重和肥胖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數量增加的原因之一,患者面臨巨大的尚未被滿足的治療。
今年5月份,禮來的替爾泊肽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適用于在飲食控制和運動基礎上,接受二甲雙胍和/或磺脲類藥物治療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隨后在7月份,該藥的體重管理適應癥也在中國獲批,將滿足國內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治療需求。
而在禮來頻頻布局中國醫藥市場的背后,可見國內市場對于跨國藥企而言具備持續的吸引力。2024上半年財報顯示,禮來全球收入200.71億美元,同比增長31%;凈利潤52.10億美元,同比增長74%。其中,中國收入7.71億美元。基于上半年的亮眼業績,禮來將全年收入預期上調了30億美元至454~466美元。
除了禮來以外,諾和諾德、阿斯利康等也因感受到中國增長動能而大舉布局中國市場。例如,今年3月份,諾和諾德宣布,在天津投資約40億元人民幣用于無菌制劑擴建項目;阿斯利康也宣布,將在無錫投資4.75億美元新建小分子創新藥物工廠。
業內認為,吸引外資企業加碼布局中國醫藥市場離不開政策紅利、市場紅利和人才技術紅利等三大紅利持續釋放。就政策端而言,國家層面持續發布相關政策鼓勵外資在中國發展健康產業。例如今年上半年發布的《扎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提出,允許北京、上海、廣東等自由貿易試驗區選擇若干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等領域進行擴大開放試點。這將鼓勵和支持外資企業與中國市場同行,分享中國超大規模的市場機遇。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