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藥物研發過程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砍管線”對于藥企來說,是浪費也是止損,也是行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陣痛”。據悉,進入到2025年,又一藥企決定終止項目,或損失近億元。
1月11日,麗珠集團公告披露一份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其中提及,經過對2024年度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減值測試,需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金額共計約1.75億元。其中開發支出減值損失約為0.92億元,主要原因是結合國內競品情況及未來市場預測等因素,經審慎考量,為合理配置資源,更好地聚焦優勢項目,公司決定終止 PD-1 項目。
資料顯示,麗珠集團的PD-1項目2016年開始立項,由麗珠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珠海市麗珠單抗負責研發,為注射用重組人源化抗PD-1單克隆抗體新藥,代號LZM009,適用于多種晚期實體腫瘤的免疫治療。2017年該項目先后在美國和中國獲批臨床試驗申請。2021年,麗珠集團的PD-1項目,甚至實現了對外授權。但是過去數年,國產PD-1藥物已扎堆上市搶占市場,而麗珠集團的PD-1項目卻始終未能上市。
業內指出,2018年至2019年,國內已經有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等四哥國產PD-1藥物上市。到了2021年,國產PD-1的二梯隊也紛紛進入了上市階段,如康方生物、譽衡生物、康寧杰瑞等多家國內公司的PD-1/PD-L1產品成功上市。
隨著中國PD-1藥物的不斷上市,該領域市場競爭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而仍然沒有實現產品成功上市的麗珠集團,顯然已經錯過了PD-1賽道的時間窗口。業內表示,在2025年,國內已經有近20款PD-1/PD-L1藥物在同場競爭,麗珠集團此時放棄PD-1項目,雖然要承受不小的損失,但是長期來看,仍然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據悉,麗珠集團雖然終止了PD-1項目,但目前仍有多個其他項目在積極推進。如2024年麗珠集團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的II型糖尿病適應癥已經報產,正處于技術審評中;其中減重適應癥已取得臨床批件,處于III期臨床試驗準備。另外還有一項重組抗人IL-17A/F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銀屑病適應癥III期臨床已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強直性脊柱炎適應癥亦在2024年7月完成了全部III期臨床受試者入組。
根據梳理,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天壇生物、上海醫藥、華東醫藥、再鼎醫藥、亞虹醫藥、舒泰神、沃森生物、凱因科技、亞寶藥業等不少藥企也先后終止了部分研發管線,終止原因大多是臨床數據未達預期。
其中上海醫藥在2024年叫停12條研發管線,累計造成損失約6.94億元。據悉,被終止的12個項目中,有7個為單抗項目。而對于如此密集且大量的管線調整,上海醫藥給出的理由是合理配置研發資源、聚焦優勢研發項目,同時也是基于對研發項目未來市場價值、業務協同以及后續開發投入等因素的綜合評估所作出的決定。
此外,天壇生物在2024年也終止了兩款新藥研發,而華東醫藥則因自身需求終止了口服小分子GLP-1藥物TTP273項目的后續研發……
分析人士認為,砍管線是生物醫藥行業從野蠻式發展到集約化發展的一個特色,多數藥企正在經歷管線的優化。在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藥企對于管線的管理更加理性,而且更加謹慎,也會更加看重管線的質量和效率。另有人士認為,只有真正務實聚焦臨床需求、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才能真正緩解當下同質化帶來的內卷焦慮,研發和投入也才會真正得到市場的回報。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