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國家藥監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批準上市的創新藥達48個,比上年增加8個,我國在研新藥數量更是躍居全球第二位,多款國產創新藥成功登陸全球市場。這一系列亮眼成績,標志著我國醫藥研發已從過去的追隨者,逐步轉變為創新引領的重要力量,背后蘊含著深刻的發展邏輯與重大意義。
近年來,國家對醫藥健康領域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一系列鼓勵創新、支持研發的政策接連出臺,為新藥研發筑牢根基。在稅收優惠方面,對從事新藥研發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降低企業研發成本,使其能夠將更多資金投入到關鍵研發環節。資金扶持上,政府設立專項科研基金,直接助力創新藥研發項目,為科研團隊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流。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也不斷加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打擊侵權行為,保障創新藥企的合法權益,讓企業放心創新,極大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
科研投入是新藥研發的“燃料”,我國企業和科研機構在這方面不遺余力。以恒瑞醫藥為例,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第一發展戰略,累計研發投入超400億元 ,2021 - 2023年研發投入均突破60億元,占營收比保持在20%以上。巨額投入換來豐碩成果,自2011年以來,恒瑞醫藥已有18款新分子實體藥物(一類新藥)和4款其他創新藥(二類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 ,90多個自主創新產品正在臨床開發,約400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上海復星醫藥同樣重視研發投入,2023年研發投入共計59.37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39.15億元 ,并通過開放式研發模式,發起設立和管理產業基金,確保藥品創新研發的可持續性。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我國藥企積極廣納全球研發人才,恒瑞醫藥在中國、美國、瑞士等國家設立14個研發中心,全球研發團隊超5500人,占公司總人數比重超1/4,近60%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許多成員有著跨國制藥公司和研究機構工作經驗。復星醫藥研發人員超3400人,其中超1800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還成立全球研發中心,統籌管理創新藥研發團隊及產品管線。各高校也在不斷優化培養機制,藥學院增加藥品臨床試驗、藥品監管等課程,醫學院增設藥物研發課程,提升學生實操與理論功底,為行業輸送高質量人才。
我國新藥研發成果斐然,但也面臨挑戰。新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失敗風險高,平均10億元研發投入,耗時10年成功率僅10%,這對藥企資金和耐心都是巨大考驗。全球醫藥市場競爭激烈,我國新藥要想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需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此外,如何進一步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縮短新藥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周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展望未來,我國新藥研發前景廣闊。隨著科技進步,生物合成、基因編輯、AI制藥等前沿技術將加速轉化應用,為新藥研發帶來更多可能性。在政策持續支持、企業加大投入、人才不斷匯聚的背景下,我國新藥研發有望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好的創新藥物,推動全球醫藥健康事業邁向新高度,在國際醫藥舞臺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