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四川雙馬宣布以近16億收購深圳健元92.1745%股權的消息,使得多肽行業再次走熱。【詳情】
2024年以來,生物醫藥行業回購活躍,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來有超200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回購,時間跨度可長至2026年。【詳情】
自2023年以來,AI制藥行業陸續有公司裁員、合并的消息傳來,釋放出行業正加速優勝劣汰的信號。【詳情】
根據梳理,進入10月份以來,又有多家醫藥行業企業IPO終止,包括知原藥業、延安醫藥等。【詳情】
10月21日,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布《廣州市創新藥械產品目錄》(以下簡稱《目錄》)第一批產品清單。頭批共24款創新藥械產品入選《目錄》,其中藥品7款、醫療器械17款。【詳情】
10月22日,又有大批藥企披露2024年三季報,包括凱因科技、凱因科技、川寧生物、新天地、信立泰等至少10家企業,主要集中于生物制品、醫療器械、醫藥商業、化學制藥等領域。【詳情】
根據梳理,10月18日,有2家中藥企業披露2024年三季度業績報告,分別為健民集團、片仔癀。其中片仔癀實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詳情】
創新藥“出海”,不僅能造福全球患者,還有助于國內藥企提升自己的研發能力、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2024年以來,國內創新藥對外授權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交易達15起。【詳情】
截至10月18日晚間,原料藥行業至少有8家公司披露2024年三季報或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其中花園生物、普洛藥業、海森藥業、華海藥業、圣諾生物、國藥現代、國邦醫藥等7家業績喜人,均實現了一定的增長。【詳情】
上一周,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活躍,融資總額約9.20億元,涉及的藥企包括丹諾醫藥、禮新醫藥、賽爾欣、睿健醫藥等至少11家。【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