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冬日將至,我國北京等城市已經出現了霧霾現象,為了人體與工作環境的健康安全,不少家庭與環保型廠家已用起了空氣凈化器。
10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16年空氣凈化器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本次抽查了8個省(市)56家企業生產的61批次產品,檢驗了產品的安全指標、性能指標和電磁兼容指標等3方面21個項目。經檢驗,有14家企業生產的15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24.6%。
檢查存在的問題據了解,此次調查中不合格的樣品存在標識不全、安全指標未達標等問題。如漏電、耐壓擊穿、無二類標識、觸及帶電部件等。
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凈化器對顆粒物和氣態污染物的潔凈空氣量實測值不應小于標稱值的90%。而在本次調查中,結果顯示多個樣品的甲醛凈化能效未達到“合格級”要求。
據介紹,凈空氣量(CADR)指標指單位時間通過凈化器過濾后,輸出的潔凈空氣總量,單位是m3/h。此次調查中,也有部分樣品的潔凈空氣量低于標稱的90%。
此外,不少空氣凈化器也存在噪音問題。
空氣凈化器不合格問題現象的出現無疑會給使用者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威脅到生命,影響企業工作環境的安全。
我國空氣凈化器現狀空氣凈化器又稱能夠吸附、分解或轉化各種空氣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塵、花粉、異味、甲醛之類的裝修污染、細菌、過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氣清潔度的產品,主要應用于家用、商用、工業、樓宇。
過去,我國多引進國外的空氣凈化設備,然而近年來我國凈化技術突飛猛進,不亞于進口設備技術。據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我國凈化器行業規模快速增長,2015年增速放緩;線上市場占比逐年提升,2016年線上空氣凈化器銷售占比預計可達60%。
面對前景大好的市場,不少企業對空氣凈化器進行了“深耕耘”,新型凈化器的出現無疑會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弊端。
據悉,在我國市場上,空氣凈化器經營者對產品性能的宣傳五花八門,夸大產品性能的宣傳用語,如僅標注PM2.5和甲醛去除率,宣稱具有“聚能離子彈”、“凈離子群技術”等。然而近五分之一的產品宣傳和實際不符,嚴重誤導消費者購買。
未來發展道路空氣的質量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和環境。例如,霧霾中的重金屬、粉塵等物資會隨著呼吸系統進入人體內,會對身體器官造成一定的傷害,甚至還會引起肺病、哮喘、支氣管炎等。而對于潔凈度要求十分高的企業來說,如制藥行業,車間的清潔環境是保證制藥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空氣凈化器的設備性能與安全性至關重要。消費者在購買設備時應認清標識和安全信息;對于質量不合格的生產企業,相關部門應依法責令企業停止生產,按照有關規定監督銷毀或者作必要的技術處理;凈化設備企業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生產,改進凈化技術,落實設備細節安全,也需進行人性化設計,誠信經營企業。
小結:隨著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和對環境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企業對“節能環保”、“綠色生產”理念的重視,空氣凈化器設備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也亟待提高性能與安全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