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2015年醫藥行業在政策壓力下拉開了洗牌大幕,2016年,一大批醫藥新政繼續出臺并執行。“淘汰賽”背后,是中國政府對于制藥行業的規整決心。在這其中,于制藥企業而言能否通過新版GMP認證、并且經受高頻率“飛檢”考驗,成為了能否打贏這場戰役的首要核心。而對于制藥設備企業而言,他們要做的就是幫助這些注冊在案的中國制藥企業來一場基于生產設備之上的工藝革命。
藥機企業幫助制藥工業來一場基于生產設備上的工藝革命
“我們不能只看重藥品質量而忽略制藥設備質量,設備好壞直接決定了藥品的安全性和效果。過去,中國的制藥設備在價格上落后進口設備十倍,技術上落后30-50年,這其中,關鍵的是細節理解出了問題。”近日東富龍董事長鄭效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制藥設備作為藥品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接觸者,其質量的好壞對藥品的安全與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制藥機械設備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其中實現藥品自動化生產是制藥機械設備企業需要不斷努力突破的方向。
“對于制藥工廠而言,操作上一定要少人化,比如對于注射劑而言,規定是制藥一定要隔離化,人不能進入核心區域。如果還停留在以往的單機階段,這個環節就沒有辦法實現無人,中國的藥品不但國人使用不安全,也永遠不可能達到標準,走進市場。”鄭效東說。操作無人化、流水線化對制藥設備運轉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的單機運轉離不開工人作為“中介”,信息化程度高的系統化制藥設備成為了制藥工廠的改良必須。
隨著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以及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發展,設備將不再只生產產品,因為設備上擁有更多的傳感器安裝,設備還將生產海量數據,通過設備與設備間的網絡連接來實現設備間的數據共享,設備間存在的“信息孤島”將被打破,相比過去通過人來主導進行的數據整理與統計等數據應用,現在更多的是通過設備軟件來完成,設備操作人員更多工作只是參與生產判斷與決策。
據悉,傳感器、互聯網、軟件等技術的融合水平將決定設備生產、共享、應用數據的程度;設備生產、共享、應用數據的程度將實現使用者對設備的不同任務目標,而設備核心部分的機電一體化程度將代表不同任務目標實現的可能。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制藥行業在制藥裝備技術、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上,已經具備了建設制藥強國的基礎和條件。我國制藥裝備在質量及穩定性上,雖然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在產品的功能、種類、自動化程度上,已經摸索出自己的道路,具備了產業升級的基礎。我國一直在探索信息化與制藥生產的融合方向,在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術,具有強大的技術基礎。另外機器人技術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提高制藥智能工廠生產的自動化水平。
如今,我國正處在“中國制造2025”推動的新一輪工業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如何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將新技術與傳統的制藥生產深度結合,改變制藥企業的生產模式,實現制藥行業的“中國制造2025”,是歷史給予我國制藥裝備企業的考驗和重大的機遇。
新的理念與技術在積累,在傳遞,在探討,在影響。鄭效東在接受媒體時表示:“在未來,我們希望為客戶搭建一個自動化、信息化的智慧藥廠。類似GE的Kubio(一種模塊化工廠),我們的智慧化工廠取名叫KuFill,他們主打大分子原液的一體化工廠建造服務,我們主打灌裝。”而楚天科技正運用與整合現有技術逐步壓縮中間環節,讓過程更透明,讓結果更直接,完成工業4.0的理念正逐步落地,如:整體解決方案的提出與升級,燈檢機智能化傳感器技術的應用,不斷完善的設備遠程服務技術,制藥行業特種機器人技術研發,開啟組建的設備“信息高速公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