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藥網 編輯視點】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作為特殊的用藥群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生理特點。在不同時期內,兒童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能力都有所不同。目前,社會上有這樣一種現象,兒童生病了,吃藥基本上要靠掰,再按照孩子的公斤體重去分成很多份,然后掰很多瓣來給孩子服用。
兒童用藥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了緩解兒童用藥少、用藥難的問題,國家也采取了有關措施緩解難題。雖說行業現狀很難在一時之間有所改善,但其市場利好比較明晰。有關人士從四個方面分析其原因。
(兒童藥市場呈現井噴態勢 新藥研發仍是企業短板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首先是環境污染,空氣和水體的污染是直接導致兒童呼吸和消化系統常見病高發的直接原因之一,在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兒童發病率有增無減。其次是二胎政策,單獨二胎政策的落地保證了未來若干年我國兒童人口數維持在2.2-2.5億間,人口紅利可期。
然后是藥的擴容,隨著疾病譜變遷,兒童藥市場結構逐漸調整,以神經系統用藥為代表的藥增多,市場容量將進一步擴大。后就是政策利好,《關于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頒布通過降低兒童藥研發的成本與風險、提高兒童藥利潤空間和促進安全合理用藥這三方面的作用,《意見》有望徹底解決定價機制失當導致的兒童藥供給不足問題。
除了《意見》的頒布,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了《關于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以下簡稱“通知”)。在2017版醫保藥品目錄中,兒童用藥新增品種91個,明確適用于兒童的藥品或劑型達到540個。這將進一步加強兒童用藥的保障力度,也為相關兒童藥企業打開新一輪的產業發展空間。
有資料顯示,我國現有的3500多種藥品中,兒童使用的僅有60多種,只占總數的1.7%。同時,不合理用藥比例高達12%-32%,兒童成為安全用藥隱患的重災區。北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王曉玲曾受國家衛計委藥政司委托開展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國15家大型兒童醫院的兒科用藥目錄中,劑型排在前面的是注射劑、片劑,口服溶液劑只有21種。兒童藥物的研發仍是目前國內藥企的短板。
因此,做好兒童藥光靠國家的政策扶持還不夠,企業應積極參與其中。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杰表示,達因海洋生物制藥就是專門生產兒童藥的企業。這幾年,達因加大了研發的投入,跟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廣泛的合作,在兒童的新劑型上,在特殊的技術平臺,積極開發兒童的專用藥物,為兒童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楊杰還特別指出,需要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要讓更多的人關注兒童這個群體。
隨著醫藥政策和市場環境的利好,越來越多的藥企開始涉及這片藍海。對此,有專家提醒到,兒童用藥市場雖然呈現井噴態勢,但還需注意以下幾點。,企業要從廣度與深度拓寬產品線,部分兒童藥生產企業正在形成“你有我優,你有我精”的產品結構。第二,企業要拓寬銷售渠道線,“好藥”還要勤吆喝,兒童藥品學術推廣漸成主流,企業可以向這個方面靠攏。
第三,兒童藥品購買者與使用者對品牌的依賴度較高,品牌的塑造可以吸引更多忠實的消費者。第四,人靠衣裳馬靠鞍,兒童藥品包裝設計和口感非常重要,藥企還需在研發設計上下功夫。后,“多兵種”作戰及營銷模式創新能迅速壯大銷售規模,提高企業業績。
面對兒童藥龐大的市場需求,藥企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藥品的研發力度。當前,我國新藥專項成果斐然,新藥臨床前安全評價工作正逐漸與接軌,在此條件下,藥企更應投身于研發新藥中。此外,不少國外的藥企巨頭正將目光瞄準我國的兒童藥市場,本土藥企要想脫穎而出,除了拿產品說話,還要進行更的定位、市場細分、渠道設計和團隊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