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制藥網 技術文章】醫藥產品的無菌生產區域一旦有污染因素侵入,將給醫藥產品的潔凈生產帶來威脅。為了保障藥品的無菌生產,藥企應對風險要素進行控制和消除。據醫藥無菌生產方面的相關專家分析,人、設備、物料、方法以及環境是影響醫藥產品無菌生產的5大要素。

人員方面,藥企應注意人員無菌操作的規范性。比如人員手動裝機是否動作過于復雜、裝機時間過長,在需要清潔多次的區域中是否只潦草清理了一次。應確認操作人員的更衣是否合格,比如無菌手套、胡須罩、眼罩、口罩等有無破裂、無菌服是否滅菌正常等。另外,企業要注意操作人員的個人衛生。無菌操作人員需要勤洗澡、勤洗頭發、勤換衣服、勤剪指甲,不化妝、不配戴飾物,身體有傳染病、傷口或感冒應主動報告并評估是否能允許進入潔凈核心區內。
設備方面,藥企應積極排查衛生死角,比如,灌裝機下面的技術夾層設備部件或機臺下表面是否無菌,要重視回風道、地板等容易忽視的地方。重視設備的順應性,如果生產過程中干預動作過大、頻次過多會增加微生物的污染風險,日常檢查時需要詳細記錄,方便追溯、調查和分析。此外,有時候,離線的粒子計數器也會帶來微生物的污染,還有洗干衣機的日常管理等,這些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無菌生產。
物料方面,物料中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原輔料、消毒劑、清潔工具、培養碟、
過濾器、無菌手套、工衣、注射用水、公用介質等。以消毒劑為例,消毒劑是藥企容易忽視的一個方面,為了防止污染風險,藥企應調查使用消毒劑的種類,是否每月交替使用,是否在有效期內,是否存在各種類微生物,微生物的負荷是否較高等。
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兩個,即操作方法和消毒滅菌的方法。操作方法要看更衣流程是否合理,有無太大風險;物料的傳遞;生產過程中的無菌操作;環境取樣監測。消毒滅菌方法中,要注意空間消毒滅菌;生產的罐體、凍干機等滅菌參數和曲線是否正常;物料的消毒滅菌以及生產前、生產結束的清場清潔等。
環境方面,環境主要包括倉庫、公用工程(包含空調系統)、車間一般控制區、QC和其他公用區域(比如衛生間)、技術夾層等。以倉庫為例,倉庫作為物料傳輸的起點和成品發貨的終點,要做好輔助區域的清潔衛生。要關注倉庫區域的破損或區域密封性;注意防霉防潮;加強冷藏、冷庫、凍庫的管理;對水池、地面、清潔工具也應定期清潔。
既然無菌生產區域的5大風險要素已經知曉,那對于無菌區域的日常清潔工作,應該如何去做呢?專家表示,不同的區域,要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清潔。具體而言,污染控制需要對入口、大廳、辦公室等進行常規清潔,而核心服務區,或是緊挨著潔凈室的區域需要進行全面清潔。更為重要的是,更衣室和潔凈室要做仔細且頻繁的清潔工作。
除此之外,在對某一區域進行清潔時,需要使用擦拭布或棉簽,而用于清潔的擦拭布和棉簽應處于潔凈的狀態。因為無菌生產區域中所涉及的產品價值很高,如果清潔不成功將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操作人員以及藥企都應給予高度的重視。
醫藥產品的無菌生產本就是一個精細的過程。對于無菌區域的污染防控和清潔來說,越接近產品,越需要加強污染防控和清潔工作。在污染方面,要結合人、料、機、法、環5個方面,而在清潔工作方面,要從較為干凈的區域向不干凈的區域進行。需要提醒的是,清潔材料也必須是無菌的,否則將起到反效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