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站 市場分析】 2019年上半年,CDE共承辦了3901個受理號。其中在新藥領域145個新申報的化藥品種中抗腫瘤藥申報品種較多,共有60個品種,遠超第二名神經系統用藥(23個品種)。由此可見,抗腫瘤藥仍是熱門研發領域。
隨著癌癥發病率的持續上升,抗腫瘤藥物已成為制藥領域大的細分市場,藥物種類繁多。抗體藥物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后的第四代腫瘤治療方法之一,也是創新研發的焦點。業內表示,“抗體藥物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和社會價值,是中國生物戰略布局的重點。”
如今國家對抗腫瘤藥發展十分關注,在政策上不斷給與扶持力度。如政策方面,國家在積極縮短新藥、進口藥審批時間的同時,對包括抗癌藥在內的28種藥品實施零關稅、推動抗腫瘤藥物納入醫保目錄等。
同時在監管上,我國對抗腫瘤藥也日趨嚴格。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曾發布《關于開展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工作的通知》表示,為掌握我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情況,進一步加強腫瘤規范化診療管理,國家衛健委組織國家癌癥中心開發了全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監測網,決定對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情況進行監測。
龐大的市場需求加上政策利好,抗腫瘤藥領域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時機。據預測,未來五年,腫瘤治療藥物仍然是市場銷售中較好的領域。到2022年抗腫瘤藥市場的規模預計將增長至1920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12.7%。其中,靶向藥是未來抗腫瘤藥物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據了解,如今很多企業都在積極布局自己的腫瘤藥管線。2019年5月20日,正大天晴藥業集團開發的抗腫瘤仿制藥物吉非替尼片獲得國家藥監局(NMPA)頒發的藥品注冊批文。使國內吉非替尼生產廠商形成了阿斯利康、齊魯制藥、正大天晴三足鼎立的格局。
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步步提高,大健康意識和醫療需求日新月異。加之中國人口老齡化大趨勢影響下,諸多因素構成了藥品市場的消費需求與日俱增,推動著藥品市場的增長。尤其是抗腫瘤類用藥市場倍受矚目。
據了解,近兩年,國內抗腫瘤治療市場加速了臨床上大分子單克隆抗體和小分子靶向藥物的使用。據國家藥監局數據,目前已批準了30個小分子靶向藥物,國內批準的自主研發的1類小分子靶向藥物是貝達藥業的埃克替尼,恒瑞醫藥的阿帕替尼和吡咯替尼,和記黃埔的呋喹替尼,正大天晴的安羅替尼等5個品種,同時批準的小分子靶向仿制藥物是伊馬替尼、達沙替尼、吉非替尼、硼替佐米和來度那胺,國產小分子靶向藥物占據了1/3。
為給癌癥患者提供有效的藥物治療,我國還需要不斷加大對抗腫瘤藥物的科技成果轉化。業內表示,院校與藥企合作將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據了解,5月31日,哈爾濱醫科大學與珠海市藤栢醫藥有限公司產業轉化項目簽約,雙方將針對抗腫瘤多肽藥物產業化開展合作。
根據協議,珠海市藤栢醫藥有限公司將累計支付楊寶峰院士團隊1.5億元人民幣購買HYD-PEP06肽知識產權和臨床試驗批件。該藥是由哈爾濱醫科大學楊寶峰院士牽頭帶領團隊歷經10余載自主研發的生物藥,在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的同時還有去整合素效應,對離子通道和微小核苷酸有抑制作用,實現“一藥多靶”設計,從而全面有效抑制多種腫瘤的復發和轉移。
如今隨著腫瘤病發率的升高,我國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持續穩定增長,其中2012-2017年年均增長率為16.0%,2018年,國內重點城市醫院抗腫瘤藥領域的銷售額達到264.59億元,同比增長8.88%。據預測未來幾年,抗腫瘤藥市場的銷售曲線將繼續上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