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隨著制藥裝備企業的年中報告紛紛出爐,我們對上半年制藥裝備行業的成績得以大概了解。從幾家巨頭企業的情況來看,2019年上半年我國制藥裝備行業整體情況較好,但隨著成本的上漲,以及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重疊率高等,企業下半年依然面臨較大的壓力。
業內表示,從企業競爭的角度來看,制藥裝備企業受內外市場的沖擊,競爭力難以提升,同時,國內的制藥裝備企業主要存在作業不夠標準化、現場管理不規范、職業素養難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低、專業人才短缺這5大痛點,需要進一步改善。
其一,作業不夠標準化。在作業標準化方面,國內的制藥裝備企業還不夠規范,組裝的精度不夠高。
對比國外的情況,如楚天在學習德國企業制造精神的過程中發現,其組裝作業指導書會包含裝配流程規范、裝配技術規范,裝配圖包括裝配步驟及工藝技術要求、裝配的位置尺寸,采用專用工裝,嚴格按照裝配工藝要求的尺寸保證組裝精度。
其二,現場管理不規范。業內表示,國內的制藥裝備企業缺乏現場管理的意識和重視程度,往往會忽略這方面的內容。隨著企業生產成本的提高,現場管理也被行業高度重視。
制藥裝備企業應制定明確的現場管理規范,節點控制嚴謹,使其實現對企業更好、更方便、快捷的管理,有效地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其三,職業素養難以提高。德國技術工人信奉“慢工出好活”的工匠精神,而我國的技術工人缺乏較高的自覺性和工匠精神,且職業素養不高,使得市場上假冒偽劣、偷工減料生產的制藥裝備屢次出現,一旦投入生產使用,必然將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
西門子公司的創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曾表示,“人口有8000萬的德國,之所以有2300多個,靠的是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他們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的重視”。正是因為這種工匠精神,成就了“德國制造”的形象,這也是我國每個藥機人需要高度重視和學習的精神。
其四,產品質量水平低。提升制藥裝備質量,才能提高競爭力。然而很多人認為,提高質量必然降低效率,并且需要花費高額的技術成本,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市場風險。
業內表示,“提高質量必然降低效率”是錯誤觀點,質量和效率可以同時提升,需要定標準、建流程、抓執行,人人參與,方能推進質的改變。
其五,專業人才短缺。由于制藥裝備行業涉及藥學,尤其是集制藥工藝學以及生物技術、化學、金屬材料學、機械原理、電工學、制冷技術、暖通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計算機等為一體的的綜合性應用學科。
專業人才缺乏,企業招聘遇到的大部分是“門外漢”,使得不少企業犯了難。制藥裝備人才需求持續擴大,人才短板還需要各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各方面的努力補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