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隨著醫改深化、一致性評價推進、“4+7”帶量采購、控費升級等政策的密集出臺,我國醫藥市場格局生變。業內認為,價格便宜、高質量的仿制藥以及具備價值的創新藥在市場中將更具備優勢。
按照市場比例,仿制藥占藥品市場的90%左右。隨著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將倒逼優良的仿制藥企業整合升級。在此背景下,也會給制藥裝備業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
實際上,就政策方面來看,2018年4月份,我國發布《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旨在鼓勵仿制藥研發,提升仿制藥質量療效,推動我國由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方向發展。
其中在提升仿制藥質量療效方面,指出將提高工藝制造水平。具體表現在:大力提升制藥裝備和智能制造水平,提高關鍵設備的研究制造能力和設備性能,推廣應用新技術,優化和改進工藝生產管理,強化全面質量控制,提升關鍵工藝過程控制水平,推動解決制約產品質量的瓶頸問題等方面。
從國家層面的政策出臺開始,地方也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2018年12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布一則關于印發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
其中強調,要大力提升制藥裝備和智能制造水平,提高關鍵設備的研究制造能力和設備性能,推廣應用新技術,優化和改進工藝生產管理,強化全面質量控制,提升關鍵工藝過程控制水平,推動解決制約產品質量的瓶頸問題。
可見,提升制藥裝備和智能制造水平已經成為提高仿制藥質量療效的重要因素。在智能制造熱的當下,制藥裝備行業也對此積極了解、探索與應用。
國內的大型制藥裝備,例如楚天、東富龍、威龍科技等,早已嗅到未來,早早在制藥裝備智能化方面展開布局,積極探索醫藥裝備4.0,研發出符合中國特色的制藥裝備,并將產品逐步推向市場。
不過,我國的制藥裝備企業多以中、小型規模為主,整體實力與國外制藥裝備相比還很懸殊,隨著制藥裝備行業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以及人工成本、材料費用等方面的上漲,制藥裝備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提升還需要依靠更多政策的支持,鼓勵這些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積極投入創新當中,努力開拓更大的市場。
業內表示,除了仿制藥以外,隨著國內創新藥研發環境向好,對于小型制藥裝備的需求也將持續擴大。目前,很多制藥裝備企業根據用戶需求,可以提供專門的小型制藥裝備,還有企業抓住當前機遇不斷改進設備結構。
與生產型的制藥裝備相比,小型制藥裝備要求更高,甚至比生產型設備要求更精密,因此對于嘗試研發小型制藥裝備的企業而言,還需要邁過更大的難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