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 一直以來,處方外流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有行業人士通過拆解公立醫院藥品費用結構,推斷醫院處方外流理論規模可達2500億元。更有數據預測到2020年處方外流或達8000億規模。處方外流攪動著千億藥品市場,業內表示,如今除了藥企在緊盯該片市場外,甚至有一些商業保險公司也進入其中進行角逐。
2500億元的處方外流市場(圖片來源:制藥網)
根據經驗來看,醫藥分家將是趨勢,處方外流也是大勢所趨,其中新特藥、慢病長期用藥將先從醫療機構流出,而在承接處方外流過程中,相關方應優化經營結構、培育服務能力,適應需求。
處方外流,將培育醫藥零售的新藍海。如今處方外流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如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聯網醫療企業也紛紛加入。隨著這些“玩家”的入局,處方外流領域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業內人士表示,行業競爭壁壘將呈現“螺旋式上升狀態”。
但是也有行業人士指出,中短期內,處方外流不會成為政策的重點,也不可能成為市場的發力點,處方外流仍面臨著多重阻礙,如處方外流自身需要解決的監管平臺建立問題;醫保統籌在零售渠道發展方面的問題以及藥店的規范問題等。“當前處方外流受制于多個因素,并不是政策放開就可以推動其進行快速發展的。”業內人士表示。
還有人士表示,即使處方外流,那么零售藥店能否接得住也還是個問題。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總人數累計有103萬人,其中注冊于社會藥房的執業藥師有41.8萬人,然而距離每家藥店至少配備兩名執業藥師的要求,仍還有很大的缺口。
對于醫藥處方外流,中短期內確實還困難重重,但是處方外流體現的本質是讓醫院回歸醫療,“破除以藥養醫”的機制,業內表示,相信隨著醫保控費、藥品零加成、控制藥占比等政策的推動,處方外流或將被驅動,成為大勢所趨。對此有專家也表示,不管其是否能夠被實現,但是當下相關方需要做的是打破技術壁壘,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為之提供可能性的技術條件。
筆者獲悉,為承接處方外流,我國一些醫藥電商企業正在不斷的創新模式。如處方共享平臺、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共享的創建等將為之提供可能。據相關技術人員介紹,處方共享平臺的核心是杜絕假處方、一次處方多次購藥等問題,保證處方信息的真實、合規、有效。如今一些公司還將區塊鏈技術引入到處方共享平臺,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征保證處方合規流轉。
面對處方藥千億級市場,一些終端開始紛紛發力。如福州發布了電子處方流轉試點方案等,另外有一些創新企業也開始不斷耕耘電子處方流轉平臺。業內表示,普通藥店要想在處方外流中有所作為,一方面需要接入電子處方流轉平臺,另一方面需要品種齊全的處方藥供應鏈服務。面對巨大的市場機遇,相關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借助“互聯網+”的思路,實現降本增效,或將是應對變革的重要途徑。
處方外流攪動的將是包括醫療信息化、醫藥流通、零售藥店、醫藥電商等在內的巨大的市場,為推動處方外流逐步落地,激活萬億市場,我國還需不斷加強包括處方信息共享平臺等在內的信息化建設,另外還需不斷打通藥品流通和零售通道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