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制藥裝備是專門用于藥品生產的設備。近年來,受帶量采購、醫保目錄等利好政策的支持,制藥工業不斷升級轉型,這也帶動了制藥裝備的更新換代,并給制藥裝備市場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業內預計未來5~10年是制藥裝備行業的黃金發展期。但由于行業起步晚、市場散而亂、企業長期低價競爭等眾多因素,國產制藥裝備缺乏核心技術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路上的“卡脖子”難題。因此對于制藥裝備企業而言,提高裝備水平的關鍵是掌握核心技術,加快自主創新。
制藥裝備(圖片來源:制藥網)
誠然,新版GMP標準的施行無疑給制藥裝備行業帶來了一次行業性市場機會,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許多傳統、落后的設備被淘汰。同時,為了滿足藥企購置設備和軟件改造的需求,剩下的企業不斷更新升級技術和工藝設備,尤其注重提高無菌生產和空氣凈化等硬件的質量控制要求,帶動制藥裝備水平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一些具備實力的裝備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如消毒
滅菌設備的新華醫療、凍干機生產商東富龍等,這些企業借助標準的提升或能獲得不錯的訂單。
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由于國內的制藥裝備企業多以中、小規模運營生產為主,近年來,在原材料、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企業的營收利潤承壓,為了維持企業正常的運轉,“低價競爭”“低水平生產”的現象比較普遍,中小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的投入缺乏長足的動力,給行業攻克核心技術增加了難度。
為了助力國產制藥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攻克“卡脖子”難題,相關的政策措施、標準不斷推進,鼓勵、支持制藥裝備企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打破更多的技術壁壘。
標準方面的,例如,為了適應行業的發展需求和要求,中國制藥裝備行業協會近年來不斷修制訂制藥裝備行業的相關標準,不少企業積極參與到行業標準的修制訂工作中來,進一步保證設備的質量,用戶在采購時也不會因為缺乏科學依據在購置后出現送檢不能檢的情況。
政策方面的,例如,今年5月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征求意見稿)》,鼓勵高水平的制藥設備開發與生產,包括透皮吸收、粉霧劑等新型制劑工藝設備,大規模生物反應器及附屬系統,蛋白質分離和純化設備,中藥提取設備、中藥飲片連續柔性生產設備、連續化固體制劑生產設備。這也可以看出,國家對制藥設備行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利好制藥裝備行業的發展。
行業人士認為,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強不強,攻克“卡脖子”難題是試金石。據悉,在部分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引進人才,與科研研所、機構或高效建立合作,全力以赴的努力下,一些“卡脖子”難題已經得到緩解或改善。
例如,在制藥生產過程中,滅菌和干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干燥滅菌設備的應用,但一些藥品,如中藥在生產的過程中,很容易在設備內部留有殘余,時間長后會滋生一些細菌,這也對干燥滅菌設備的在線清洗功能也提出了挑戰。對此,有企業對干燥滅菌設備的在線清洗方面下足了功夫,聚焦這一“卡脖子”問題,重點做了許多技術攻關,使得現在的設備從在線清洗,包括智能化、生產連貫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該企業在證明自身實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
在環保政策的推動下,制藥工業面臨環保處理的難題,需要購置更經濟、高水平的環保設備。為打破閥陣式多單元離子交換系統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有企業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發和創新,提高了設備性能,該系統可比傳統的設備節省50%的能耗,且出料濃度高、節省蒸汽,為制藥企業的節能環保帶來了福音。
還有裝備企業在生產車間粉塵方面,以做到高于國家標準的目標為突破方向。“目前我國大概對粉塵的限定標準在每立方0.5克左右,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在相同條件下,不僅能超過國標,而且讓客戶企業節能30%—50%,使客戶節省更多成本。”該企業人員如是表示。
對于制藥裝備而言,其扮演的不僅僅是藥品生產的簡單工具,更是助力我國醫藥工業生產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角色。盡管行業在攻克“卡脖子”難題的路上遇到的困難重重,但功夫不負有心人,付出總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成效。目前,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的水平正不斷提高,部分國產設備還走出國內,因性價比高受到海外客戶的青睞。相信在業內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從“制藥裝備大國”變成“制藥裝備強國”的夢想會更進一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