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要說2019年醫藥行業什么詞很火?應該非“集中采購”莫屬!集采的連環效應,不僅對中國醫藥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還和每一位消費者緊密攸關。但也隨著集中采購的全國推廣逐漸鋪開,仿制藥企業的日子缺逐漸變得難過了起來,尤其是大量中小型藥廠,仿佛一不小心就會被市場拋棄。
圖片來源:制藥網
對此現狀,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人們談仿制藥色變,很多企業不做仿制藥了;大量的企業放棄了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資本市場也不再看好仿制藥了。”因此,有一大批藥企開始走上了轉型創新的道路,而這類企業的典型代表是恒瑞醫藥,其已對外表示將停掉一批一般仿制藥研發,包括部分已經進行到后期的,未來只做創新藥和有價值的仿制藥。
據悉,目前中國現在有4441家制藥企業,有3262家做制劑,其中99%的企業都是做仿制藥的,且并不具備非常大的創新能力,那這些企業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時,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呢?
做難仿和新劑型企業
雖然目前都在講要做創新藥,但有研發資源人才團隊平臺能力的藥企事實上還不到300家,現在說仿制藥行業要被淘汰還為時尚早,目前的帶量采購產品在整個醫藥市場中還占少數,大量的化學普藥還有市場需求。當下的藥企首先要理清產品戰略,從現有的政策和機會中能抓到哪些,比如做兒童藥,或者做腫瘤藥。而沒有研發能力的企業干脆就去購買項目,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參與新型仿制藥市場。向主營業務聚焦,突出競爭優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五年內,制劑工藝會快速提高,因此仿制藥和制劑會有比較多的機會,畢竟很多改良型新藥就是制劑的改良。因此過去40年本土企業雖然不太注重制劑工藝,但近年來已經有一批企業開始迎頭趕上。目前有400個ANDA在美國通過,相比印度通過4000-5000個的情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仿制藥企業或將從側面攻占醫藥市場也未可知。
做原料藥制劑產業鏈一體化企業
隨著帶量采購的持續深入,仿制藥產品面臨“價”和“量”的考驗。對于中標企業而言,由于面臨較高的產能需求,產業壓力被分配到從原料藥采購到藥品生產配送的各個階段。在此背景下,具備原料藥制劑一體化的發展模式的企業,優勢將會逐步凸顯。以京新藥業為例,其以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喹諾酮類原料藥起家。隨著公司在心血管和精神神經領域的持續布局,配合瑞舒伐他汀、左乙拉西坦等成品藥的問世,特色原料藥種類逐漸豐富,已包含多個治療領域的制劑產品,并形成了“原料藥+制劑”一體化優勢。
還有專家則認為,現在臨床主要疾病有一千多種,涉及到一兩千個品種的藥品,其中總有一些品種,即使價格降到一兩塊錢,利潤很薄,依然會有企業做,因為它能控制原料中間體,具有原料制劑一體化的優勢,可以壓縮成本,省去流通成本和帶金成本,還是能贏利的。
未來,能生存得好的企業,必將是產業鏈非常強的。因此,企業不能只追熱點品類,應該深入研究市場上的眾多品種,注重量化分析,看看哪個品種申報一致性評價的少,市場會有多大,能不能掌握原料,是否能和自己的企業匹配,等都確定好了再進行研制,然后把這個品類做精做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