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行業動態】近年來,隨著醫改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集采常態化的推進等,國內傳統醫藥企業生存空間正日益受到挑戰。如藥品價格走低同時成本上漲壓力加大,利潤空間受擠壓,尤其是中小型仿制藥企業生存空間一再被壓縮。在此背景下,業內普遍認為,跟在原研巨頭身后,單靠首仿、搶仿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積極轉型創新藥的企業才能獲得更多的市場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受此影響,大批藥企開始加速轉型創新的同時,中外藥企間在創新藥的合作與交流上也開始變得日益頻繁。如進入2021年以來,雙方間的合作、收購就愈加頻繁。在春節期間,就有多家藥企宣布與國外藥企在創新藥方面的合作。
2月16日,齊魯制藥就與美國生物技術公司Cend Therapeutics簽署了合作協議,以高至2.35億美元獲得Cend旗下新型抗癌藥物在大中華區的獨 家權益。根據協議,齊魯制藥將向Cend支付1000萬美元的預付許可費,Cend將有資格獲得高達2.25億美元的里程碑以及該地區產品銷售的分層兩位數版稅。
2月17日,豪森藥業與制藥公司Scynexis簽署許可協議。根據協議,豪森藥業將獲得SCYNEXIS的獨 家特許權,在中國研究、開發及商業化ibrexafungerp(“該產品”)。據了解,該產品是新型三萜類抗真菌劑,具備廣譜活性,可發揮靜脈和口服制劑的治療優勢。其作用機制是殺死念珠菌屬的真菌,即可消滅真菌細胞,并處于多種適應癥(包括威脅住院患者生命的真菌感染)的后期開發階段。
2月18日,華東醫藥也宣布中美華東與美國Provention Bio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1.895億美元引進Provention旗下雙抗藥物在大中華區的獨 家開發及商業化權益。根據協議,中美華東將向Provention Bio支付600萬美元預付款,1150萬美元的研發和生產支持經費,不超過1.72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約定分級的、兩位數的凈銷售額提成費。
從以上可以看出,為了在新時代有新發展,創新已經成為了傳統藥企發展的必要手段。除了以上企業,近年來自主研發、引進創新藥的企業著實不在少數。
綜合來看,業內認為,今后藥企的自主研發和license in一定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在未來一段時期,將成為中國新藥研發公司的一個基本模式,而2021年,中國醫藥BigPharma、Biopharma、Biotech也將交相輝映。未來,越來越多國內傳統藥企將以國內市場為主,在充分發揮國內渠道、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兼顧海外業務,其或將重點拓展海外Biotech等公司創新產品中國區的研發及銷售權益,來鞏固自身的地位。
業內建議,在創新轉型加速的大背景下,可以重點關注研發能力較強的國產創新藥以及biotech公司,如恒瑞醫藥、復星醫藥、中國生物制藥、麗珠集團、君實生物、復宏漢霖-B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