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中藥配方顆粒是由單味中藥飲片經水提、分離、濃縮、干燥、制粒而成的顆粒,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按照中醫臨床處方調配后,供患者沖服使用。與傳統飲片和中成藥相比,中藥配方顆粒更能適應現代生活節奏,服用方便,有助于培養用藥依從性;不取消藥品加成、不計入藥占比,同時也易于標準化、規范化,更利于監管。
2001年,我國發布《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中藥飲片范疇并進行企業研究生產,如今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規模得到迅速擴大。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度中藥飲片主營業務收入約1932.50億元,中藥配方顆粒銷售收入占中藥飲片占其比重約26.01%,市場規模約502.59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感冒和清熱解毒類藥品銷量將明顯提升,增速較之前有所增加,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533億元。
進入2021年,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又迎來一項重大利好政策。2021年2月10日,四部門共同發布《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并擬于11月起正式實施。這一政策的發布,意味著,從1993年延續至今的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將在今年11月1日終止。
公告指出,該行業有了一定的市場規模,要規范生產、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對此,對中藥配方顆粒的定位得以明確,對生產及質量要求得以規范,同時明確,“限于二級及其以上中醫院使用”的銷售范圍限制得以解除。業內普遍認為,隨著這一政策的實施,中藥配方顆粒市場預計將大幅擴容。這對于中藥配方顆粒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大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結束試點不意味著對中藥配方顆粒放松監管。《關于結束中藥配方顆粒試點工作的公告》的政策解讀中指出,藥監管部門將按照“四個最嚴”的要求,強化屬地監管,著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根據2018年機構改革“市場監管實行分級管理”的精神和職責分工,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藥品生產環節的許可、檢查和處罰,國家藥監局也會結合年度考核等事項加強對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渠道限制解除,行業迎來新一輪黃金發展期,相對于中小規模企業而言,中藥配方顆粒龍頭有望成為受益者。
例如,國信證券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中國中藥重點布局的配方顆粒業務年收入體量超百億,占據國內約50%市場份額。該行認為,公司中藥配方顆粒業務獲批早、品種全、體量大、增速較快,通過上游資源、中游產能、下游渠道的全方 位布局,壁壘深厚,有望成為市場放開的受益者。預計2021-23年公司歸母凈利20.1/23.4/25.6億元,同比增21.1%/16.1%/9.5%,維持中國中藥“買入”評級,合理股價7.38-9.32港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