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網 市場分析】目前,關于第五批集采的信息十熱門,而相關會議在上海等地也已經開了好幾次。因此,盡管第四批集采還沒有執行落地,但是業內普遍認為第五批集采很快就要到來了。但值得注意的是,自集采以來,藥企降價廝殺爭奪市場,藥價全線跳水已成大勢所趨,隨著第五批集采的到來以及集采的常態化趨勢,業內普遍認為,從長期看仿制藥已進入微利時代,帶量采購將帶來行業大規模洗牌趨勢也已經不可逆。
那在帶量采購倒逼行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行業洗牌,從而實現優勝劣汰的大背景下,藥企又該如何更好的活下來呢?對此,業內人士提供了三點建議:首先,藥企需要積極做一致性評價,參與國家集采和省級A組競爭。雖然無法預見哪些品種將會納入各級集采,但是未雨綢繆總是不錯的。
據了解,其實目前藥企參與一致性評價工作的積極性正不斷提高。2021年前2個月通過一致性評價的批文合計已達336個,和2020年末2個月基本持平,同比則增加了60%。
其次,藥企要想辦法控制產品成本,做好價格競爭的準備。成本控制是工業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涉及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包括產能、管理、供應鏈、營銷、設備、技術、規模等。控制好成本,中選價高可以提高利潤,中選價低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據悉,目前眾多藥企就在借助智能化制藥設備實現穩產超產,降低成本和用工依賴。
例如,有藥企在2020年疫情期間就引入了全自動化智能燈檢機。使用這款設備后從啟動燈檢到一支制劑輸出的整個過程不到1分鐘,一批次可實現自動檢測二十多萬支口服液體制劑。除了提高效率以外,藥企的用工依賴也大大降低,以前需要20名工人,如今只需要2名在燈檢的輸入和輸出兩側進行維護即可。
另外,藥企還需加速銷售轉型,從其他渠道和終端著手擴大銷售市場。過去,醫藥行業“重銷售、輕研發”幾乎是行業公司“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共識,也一直被外界所詬病。但隨著近年來醫改政策的不斷發布,以及國家反腐和對藥企行 賄懲罰力度的加強下,藥企銷售合規轉型已經到了不得不轉的時刻。
不過,與此同時,企業也必須意識到營銷轉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從意識理念轉變到行動落地,需要相當漫長的建設時間周期,所以藥企和代理商營銷模式的多方面合規轉型必須要盡快啟動。除此之外,對藥代而言,則需要主動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學術推廣的水平,并且積極尋找新的銷售渠道和觸達目標人群的方式。
評論